宫墙崇苑集朋簪,河汉秋高曙色涵。
衮座煌煌瞻粉藻,班行济济服朱蓝。
笙箫合乐群鸾舞,酒醴浮樽万蚁酣。
已见仁侯昭格享,咏歌谁得似周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从诗的标题、注释和每一句诗入手,读懂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诗句中的重要词语,揣摩诗歌的意境及思想情感。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对诗歌进行赏析。

“宫墙崇苑集朋簪,河汉秋高曙色涵。”这是首联,诗人以宫廷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清幽而宁静的画面。宫墙高大雄伟,苑囿里聚集着众多的士人,他们头戴簪冠,手持玉簪,聚集在皇宫周围,仰望着银河闪烁。“河汉”即天河,这里指银河;“曙色”即黎明时分的天色,这里形容天空清澈明亮。

颔联“衮座煌煌瞻粉藻,班行济济服朱蓝。”是第二联,诗人继续描绘了一幅宫廷景象:皇帝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金冠,坐在华丽的殿堂上,俯瞰着群臣。他们穿着红色的官服,佩戴着绿色的绶带,显得格外庄重。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皇帝和臣子的装束,展现了皇权的尊严和威严。

颈联“笙箫合乐群鸾舞,酒醴浮樽万蚁酣。”是第三联和第四联,诗人描述了宴会上的热闹场面。笙管齐鸣,奏出美妙的乐声;群鸾在宴席间翩翩起舞,仿佛在空中飞翔。人们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不断传出。这里的“酒”指的是美酒;“蚁酣”指众人尽情享受欢乐。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的热烈气氛。

尾联“已见仁侯昭格享,咏歌谁得似周南。”是第五联,诗人表达了对宴会的赞美之情。已经看到贤明的君主正在举行祭祀活动,歌颂神灵的美德,谁能比得上《诗经·周南》中的那些作品呢?这里的“仁侯”指贤明的君主,“咏歌”指歌颂神灵的美德,“周南”指的是《诗经·周南》中的一些作品。这一联诗人通过对宴会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贤明君主的敬仰之情。

【答案】

宫墙崇苑集朋簪(宫墙:宫殿的围墙,比喻朝廷;簪:古代男子头上的一种装饰物) 河汉秋高曙色涵(河汉:银河;秋高:秋天的天空清朗;曙色:黎明时的天色)

衮座煌煌瞻粉藻(衮座:华丽的王座;煌煌:辉煌灿烂;瞻:仰望)

班行济济服朱蓝(班行:文武官员行列;济济:众多的样子)

笙箫合乐群鸾舞(笙箫:乐器名;合乐:合奏音乐;群鸾舞:指众鸟飞舞)

酒醴浮樽万蚁酣(醴:甜酒;浮樽:漂浮在酒樽上;万蚁:指许多蚂蚁)

已见仁侯昭格享(仁侯:贤明的君主;格:崇高;享:祭祀)

咏歌谁得似周南(咏歌:吟唱歌曲;谁得似:谁能比得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