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笛筝琶按得齐,玉人歌舞绣筵低。
三郎酣醉真妃笑,谁信渔阳泣鼓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描写了一幅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宫中按乐图的场景,通过描绘他们的欢乐与悲伤,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句释义:
- 笙笛筝琶按得齐:笙、笛、筝、琶都是古代乐器,按得齐则指演奏得整齐划一。
- 玉人歌舞绣筵低:玉人来指杨贵妃,歌舞绣筵指的是华丽的宴会场景。低则指歌声婉转,舞姿柔美。
- 三郎酣醉真妃笑:三郎指的是唐玄宗,他喝醉酒时被杨贵妃嘲笑。
- 谁信渔阳泣鼓鼙:渔阳是唐朝的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渔阳郡的鼓声,泣鼓鼙则是形容鼓声悲切,如同哭泣。
译文:
笙、笛、筝、琶四种乐器合奏在一起,弹奏得非常和谐,仿佛玉人(即杨贵妃)在绣花的筵席上歌舞翩翩,歌声婉转而舞姿柔美。此时唐玄宗已经喝得醉醺醺的,被杨贵妃嘲笑;然而谁能相信,渔阳郡的鼓声竟然会如此悲切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宫中按乐图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恩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意义,如笙、笛、筝、琶四种乐器合奏在一起,象征着国家的和平繁荣;玉人歌舞绣筵低,则暗示着国家政治的腐败与衰败。同时,诗中的“三郎酣醉真妃笑”一句,既表现了唐玄宗的昏庸无道,也体现了他对杨贵妃的爱恋之情。而“谁信渔阳泣鼓鼙”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恩爱情景,又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通过对音乐、舞蹈和战争等元素的巧妙融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