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铎
谢铎的《宿刘谏议祠有感诸公壁间之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歌。下面将逐句进行详细解析: - 首联:“漏转山城独坐迟,一灯明灭几停吹。” - 解释: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中,独自坐在山城的一角,随着时间流逝而感到时间的缓慢和寂寞。一灯的明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赏析:通过这种场景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 颔联
这首诗是诗人在斋居时怀念诸同年的。 全诗共四句,每句均包含关键词并加以注释: 1. 十载重来两鬓霜 - “十载”指十年时间,“重来”表示归来,“两鬓霜”指的是头发变白,这里指诗人已经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回到故乡或家乡。 2. 直庐原是旧斋房 - “直庐”是指书房,“旧斋房”指的是过去的书房,这里是说诗人的书房还是十年前的样子。 3. 相看敢作忘言地 - “相看”指的是互相看着对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谒李先生墓》。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李先生的敬仰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析: 1. 十里惊沙郭外风,乱云回首是江东。 - 注释:十里长的沙漠在城外飘扬着尘土,迷蒙的云层使我回首望去,似乎回到了江东。这里的"乱云"和"江东"分别代表了时间的变迁和空间的回归,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感慨。 - 赏析:首句描绘了一幅辽阔而荒凉的景象
以下是对《秋色》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 晓露枝头半夕霏,近人秋色故依依。 - 晓露:清晨的露水,通常指清晨或早晨出现的露珠。 - 枝头:树枝上,特指树梢。 - 半夕霏:傍晚时分的雾气,形容天色将晚时的景象。 - 近人秋色:接近秋天的气息。 - 故依依:因此显得特别依恋或不舍。 小窗得此已非俗,荒径待兹胡不归。 - 小窗:小窗户,通常指较小的房间或居室中的一面窗户
病中不及预同年会柬席上诸公 三百人中今十人,回头二十七年春。 蘧蘧枕畔梦未觉,落落天边星已晨。 病来苦恨路歧隔,欢在且教樽酒频。 勋名镜里各自爱,莫问谁家发似银。 注释: 1. 病中不及预同年会柬席上诸公:在生病期间无法参加与同辈的聚会。"柬"是指邀请函,"席上"指的是聚会的场所。"诸公"是对同辈的称呼。这句话表达了由于生病,错过了与同辈聚会的机会。 2. 三百人中今十人:在这三百人的群体中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忽报寒梅陇上枝,马头风色暮春时。 注释:忽然收到家人寄来的家书,信中提及在寒冷的梅花树上看到马头上的风,那时正值暮春时节。 译文:忽然收到家中来信,信中提到了在寒冷中看到的梅花树上的马头上的风,这已经是暮春时节的事情了。 2. 青山自信今犹昨,白发休疑我是谁。 注释: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但山景依然如故,我的白发也并未改变,不必怀疑我是谁。 译文:尽管时间已经流逝
诗句:倚遍虚栏看小荷,晓缸分涨碧生波。 译文: 我站在空落的栏杆前,看着那些娇嫩的小荷花。清晨,水缸中的水因为阳光而开始涨满了,水面上泛起了波纹,如同绿色的波浪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早晨,站在空落的栏杆前看着小荷的场景。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荷的生长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使人仿佛能够看到那绿色的荷叶和盛开的荷花。同时,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至长陵望茂陵有感》的逐句释义: 北门谁筑此幽都,形胜天门绝代无。 北门是谁筑造了这座幽静而古老的都城?它的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在历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 四塞山河归一统,万年陵寝壮雄图。 四周被山脉包围,河流环绕,最终实现了国家的一统,而这座陵墓的雄伟壮丽,也展现了国家的强大和繁荣。 梦惊清跸还驰道,痛忆遗弓在鼎湖。 梦中惊醒,听到清雅的銮驾声在驰道上回荡
【诗句释义】 悲秋:悲叹秋天的到来 坐看明月下西楼,不断砧声万里愁——在月夜的西楼上坐着,看着明亮的月光,听到远处传来的砧声,那声音像是万里之外。 长夜可应谁待旦,老年今已怯悲秋——夜晚如此漫长,不知道谁会在天明前醒来,自己已经老了,现在害怕秋天的到来。 极知世故皆黄叶,故向人生怨白头——深知世间的变迁如同黄叶一样,所以对人生感到怨恨,因为人的一生都在变老,头发也变得白色。 青海碧山无恙在
【注释】 约:邀请。西厓: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南。西山:指会稽(今浙江绍兴)以东的山,因会稽为山名,故亦称西山。百年:喻长年。消息:消息。此尘寰:人间。一笑:一挥而就。纷纷:众多。几:几乎。触蛮:指边塞。身正健时须载酒:身正且健康时,要尽情饮酒。兴堪春尽也登山:兴致高时,可以登上高山。谁?是谁。容:忍受。老:衰老。容老:能忍受衰老。谁?是谁。白发:指头发花白的人。容老:能忍受衰老。谁?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