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题为《九日登高》。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我们来看一下诗句: 1. 愿学继休期登高以病不至 - “愿学继休期登高”:意思是“我愿学习古代贤人,趁着秋高气爽的日子登上高处”。这里的“继休”指的是晋代的名士陶渊明,他曾在秋天登高赏菊,自号“五柳先生”,表示隐居生活。 - “以病不至”:意思是“因为我有病不能前往”。 2.
【诗句注释】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 桐柏宫:汉代宫名。据《后汉书·郡国志》载:“桐柏山有太室阙。” 石梁:即石梁溪,位于天台县城北15公里的石梁山上,因山有石梁而得名。 水石:指清流、岩石。 【译文】 天台做县比神仙好,又好客又贤明的老尹郑。 桐柏宫中春日载美酒,石桥上夜眠忘了时间。 别来最是尘埃苦,老去还于水石偏。 此日送君重有感,不堪归思益茫然。 【赏析】
《次韵忆戴安州》是明代诗人谢铎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该诗进行解析: - 首联: 两度河间有报书, 安州不见驾来车。 注释: 1. 两度河间:指多次通过河间的地区,可能是指从两地往返。 2. 报书:传递书信。 3. 安州:指地名,可能是谢铎的家乡或曾经到访的地方。 4. 驾来车:皇帝或重要人物到来时所乘之车。 - 次联: 兴知王子殊非浅, 迹在韦郎本不疏。 注释: 1. 兴知
次吴匏庵原博过西苑韵平步分明是绝尘,十洲深处渺无津。 漏声昼下通西掖,御气秋高薄紫宸。 天上风光元隔别,梦中歧路几纷纶。 极知供奉非前度,白发重来愧小臣。 注释:平步:比喻轻松自如地行走。分明:清晰明了。十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山。津:渡口。漏声:指漏壶滴答的声音。漏壶:一种古代计时器,用铜壶滴水计时。西掖:皇宫西侧的门,这里代指皇宫。御气:御风。秋天的风很高,能御风而行。天上风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 伏枕经秋得暂还:在秋天的时候,我卧病在床,经过长时间的休息终于能够暂时回家。"伏枕"指的是因病卧床,"经秋"表示过了整个秋天。 - 可堪歧路转间关:实在令人难以忍受的是道路的艰险曲折。"歧路"指岔路多,"转间关"形容路途艰难。 - 无端更历三秋路:无缘无故地又要历经三个春秋的路程。"无端"表示没有原因或理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留别蓬莱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注释 1. 留别蓬莱馆:在蓬莱馆(位于山东烟台)与朋友们分别。 2. 病骨经秋未觉轻:身体虚弱,但秋天的天气并不觉得冷。 3. 几从乡梦数归程:几次梦见自己回到家乡的旅程。 4. 可应金马门无路:可能金马门(汉代皇宫前的门,象征富贵之路)没有通向的道路。 5. 似与蓬莱馆有情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鲈”“莼”的写法。 【答案】 七月廿一日留别陈太常先生 去年八月二日到,未到今年八月归。 白头自爱此身在,清世敢言吾道非。 乡井梦随多病苦,江湖心与故交稀。 相逢莫问莼鲈兴
【译文】 戒珠寺中,劫火后的火光映照着戒珠寺,右军亭的馆舍遗址全都被荒草覆盖了。 春去之后,墨池里的水已经干涸了谁还能知道深浅?笔冢在秋天显得高耸入云,半山腰里有没有埋着什么? 那些往事白白地劳扰了千年万代人的念想,浮生就像百年一样短暂。 不知道采蕺(一种植物)兴起国运后,禾黍(指庄稼)离离(指稀疏)的几处旧都成了故土。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诗。诗人以“戒珠寺”为题,抒发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注释】 八月初一日大雨喜而有作:八月初一日,即八月七日。喜而有作:因喜而作诗。 一雨惊看喜欲狂,倒悬真解此皇皇:一降下雨水,使人惊喜,想放声狂歌。倒悬真解此皇皇,真是解除了人们心头的忧虑与恐慌。 未论报社还扶醉,且免从人乞奏荒:没有去报社工作,却扶着醉意,不向皇上乞求免除荒年之苦。 民念在天终可赖,杞心忧国暂须忘:人民在上天庇佑之下,总可以依靠,暂时把忧愁放在一边吧! 有年自是春秋瑞
注释: 旧业:指曾经做过的事情。 留芳径:留下芳香的小巷。芳径,指花径。 闲云度远岑:闲适的白云飘过远处的山岭。 溪桥回首处:站在溪桥上回头望去的地方。 应悔出山深:应该后悔当初离开深山隐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隐居生活的怀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首句“旧业留芳径”,诗人回忆起过去在这条花径上漫步的情景,仿佛还能闻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