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肃
这首诗的原文是“五月六日先为马蹶而伤左足自清漳千里舆归闽宪是日之夜坐占长句何幸蒙恩不自酬,此心宁敢为身谋塞翁得马未为福,乐子下堂方有忧难把股肱裨帝力,欲冯耳目赞皇猷驰驱未效先成跛,绛烛华轩坐泪流”,以下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1. 五月六日,我因为坐骑受到伤害而失去了左脚。从清漳(今河北临漳县)千里迢迢坐车回家。这一天晚上,我坐在家里等待写长诗。 2. 多么幸运啊,我得到了这份恩宠,却没有自己报答
【注释】 谒朱文公祠堂:拜访朱文公即朱熹的祠堂。朱文公,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中程朱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 太守祠堂倚翠冈,坐间龙象是陈黄。 翠冈:绿色的丘陵。 “太守祠”:指祭祀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祠堂。 “倚”:依靠。 “翠冈”:绿山。 “坐间”:坐于其中。 “龙象”:这里指朱熹,因朱熹字仲淹,所以称其为“龙象”。 “陈黄”:陈亮(1143-1194),字同甫
玉山道中 一年三过东津桥,千仞碧峰寒玉标。 古木影随山轿落,早梅香拂使旌飘。 群氓习俗敦昭代,景佑神灵□□霄。 此去闽关悬鸟道,长安虽远日非遥。 【注释】: 1. 玉山:指庐山,又名匡山,在江西星子县东北。因山上多石,相传为仙人所居而得名。 2. 东津桥:位于庐山东南麓大溪河谷上,是古代南北交通要道之一。 3. 碧峰:青绿色的山峰。 4. 古木:指庐山上的古树,它们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屹立不倒。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送别的对象是陶廉使(陶潜),陶潜字元亮(或曰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陶侃。祖父陶茂,父陶逸。早年曾隐居庐山,自号“隐秀”。后出仕为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与王羲之、阮籍、刘伶并称“四君子”。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田园诗人”之称
【解析】 “五虎门”句:五虎门,在今广东珠江口外。
【注释】: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泉南,指洛阳。一壶聊复饮酴醾,意思是说,只能喝一壶茶罢了,因为要赶路,不能多停留。酴(tuó)醗(tú),即酴醾花。莺前榕叶云迎盖,指在莺歌鸟语中,榕树的叶子像云一样遮盖着地面,迎接着行人。马首梨花雪点衣,意思是说,马蹄踏过的地方,好像梨花被雪覆盖了一样。北顾清凉晴翠积,意思说,回头望北方,可以看到清凉的碧绿的山峦,层层叠叠。东临沧海暮潮微,意思是说,面对大海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与赏析: 第一句:“七月十五夜太湖看月” - 此句描绘了诗人在特定时间(农历七月十五)的夜晚,于太湖边观赏月光的情景。这个时刻通常被认为适合赏月,因为此时月亮较为明亮且圆。 - “震泽早秋秋月明”中的“震泽”可能为地名,位于浙江省,而“早秋”则暗示着季节特征是早秋时节。这里的“秋月明”强调了秋天的明月格外明亮,增添了诗意和浪漫氛围。 第二句:“老夫此夜颇关情” -
至镇江 封事相关入帝京,船临京口敢迟行。 诗句释义:因为有重要的封事需要报告给皇帝,所以乘坐船只前往帝都,在临近京城时不敢怠慢,要抓紧时间前进。 译文:因为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报告给皇帝,所以乘坐船只前往帝都,在临近京城时不敢怠慢,要抓紧时间前进。 注释:封事:密封的奏章,指皇帝下达的诏令、命令或密旨。帝京:指帝都,即首都或者皇宫所在地。敢迟行:不敢怠慢,要抓紧时间前进。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祝福。 复职日闻得子寄乡里诸公 :在恢复官职的那一天,听说我的儿子已经寄回家乡,问候各位乡亲和朋友。 海右信来徵吉梦,日边朝退感恩荣 :收到从远方传来的消息说我有吉祥的梦,感谢皇帝对我的恩宠。 织成獬廌衣重着,抱送麒麟子巳生 :穿上用织成的獬豸图案制成的衣服,抱着新生的孩子,象征着吉祥。 自顾遂良惊白鬓,何烦永叔听秋声
注释: 登南台山:登上南台山。南台山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是广州市的名胜之一。 突兀:高耸入云。 长啸俯云曾少留:大声长啸,俯瞰云雾中的景象,但停留的时间并不长。 九仙:指仙人。 凤下:凤凰飞翔。 江清一女乘螺游:江水清澈,一位女子乘坐螺蛳船在江上游玩。 烛天剑气发欧冶:烛天的剑气来自于欧冶子铸造的宝剑。欧冶子是中国传说中的铸剑师,他铸造的宝剑被形容为可以照亮天空。 隔海岛影衔水流:隔着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