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邦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杂兴癸巳九月也 数年戎马满关河,鲁督提兵夜又过。 塞外生俘今几万,云中甲士近如何。 曾闻汉将旌旗远,谩说边庭战骑多。 咫尺太原接畿辅,莫教戎马渡滹沱。 注释: 杂兴癸巳:诗篇的标题,癸巳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年份或者月份。 数年戎马满关河:几年来战争不断,战马遍布在关河地区。 鲁督:指鲁肃,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晋阳致仕时年四十五, 封章七上许归田,深感皇恩自九天。 衰病岂缘三黜直,迂庸敢谓二疏贤。 山园赤枣堪酿酒,家沼金鳞不用钱。 更有云霄南去雁,相随同到华峰前。 注释: 1. 晋阳致仕:辞去官职。 2. 时年四十五:当时已经四十五岁。 3. 封章七上:多次上书朝廷。 4. 许归田:允许回乡务农。 5. 深感皇恩自九天:深深感激皇帝的恩惠,如同从天而降。 6. 衰病:衰老病弱。 7. 岂缘
【注释】 千步廊:长廊。 集佩环:聚集在门旁的佩玉声。 宝香红雾袭朝班:宝香和红雾弥漫着朝廷的仪仗队。 天街风暖闻韶乐:天街上风暖,可以听到韶乐。 仙仗云低识圣颜:仙仗(神杖)低垂,能辨识皇帝的面容。 圭璧承休来五福:用圭璧祭祀,祈求五福。 黄朱昭德列千蛮:用黄朱色彰显德政,教化千方万国。 书生过计真迂腐:书生(文官)的想法真是不切实际。 犹说虞廷尚克艰:还说什么虞舜的朝廷还能克服艰难。
杂兴癸酉年九月也 萧萧华发已桑榆,五十年来一病躯。 三度草庐天诏下,两番圜土圣恩殊。 栖迟岁月惭明世,俯仰乾坤笑腐儒。 匡济曾无纤芥力,空教三径屡荒芜。 注释:杂兴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写闲情逸致、山水田园等题材,不涉及政治。此诗为杂兴中的一首。 杂兴癸酉年九月也:癸酉年即乾隆三十九年(1774),九月是诗人在山东任上的时间。 萧萧华发已桑榆:萧萧,形容稀疏;华发,花白的头发;桑榆,指日落时分
杂兴癸巳九月也 四海风尘多战伐,十年踪迹漫林丘。 寻山问水成头白,絮柳飞花过眼愁。 见说长河是天险,坐看敌骑亦安流。 休将白眼轻班卫,金印空悬万户侯。 注释: - 杂兴:即随兴而作的诗歌,没有特定主题。 - 癸巳:古代纪年方式,这里指具体的年份。 - 四海风尘多战伐:形容天下战乱,到处是战争的尘埃。 - 十年踪迹漫林丘:形容在战争中四处奔波,足迹遍布森林和丘陵之地。 - 寻山问水成头白
杂兴癸巳九月也 虚名误入蓬瀛选,侍讲常依日月边。 注释:我空有虚名被误入蓬瀛仙境的行列,经常跟随在侍讲身边,站在太阳和月亮的旁边。 赏析:诗中诗人以虚名误入蓬瀛仙境为由,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失望和无奈。同时,侍讲一词也体现了诗人在朝廷的地位和职责。 云拂翠华开宝扇,香飘御几展缃编。 昌期景运逢千载,周诰虞谟达九天。 注释:天上云彩拂动着翠绿的羽扇,香气四溢,仿佛在皇帝的御桌上展开新书
【注释】 南省:明朝时,中央的六部统称为“六部”。其中吏、户二部在南京,称“南省”,故称。南省名曾并:曾并,即曾几,号南湖,南宋诗人;徐东岩,即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士,明代文学家。两人都是明朝的著名文学家。西台罪有馀:西台,指御史台。御史是监察官,相当于皇帝的耳目,因此御史台也称为“内台”,或称“西台”。唐代御史台设在长安城内,后来逐渐移到东都洛阳。御史台长官称御史大夫,副长官称御史中丞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转愁深”三字点出了诗人的心境。颔联写自己的宦游生涯和漂泊之苦。颈联描写了一幅凄清的江阁风高、霜城日暮图,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尾联写诗人在邮亭寂寞中逢村酒而醉,以“黄花一醉吟”收束全诗。 【答案】 ①赤叶萧萧(落叶)下晚林:秋天的树叶飘落如打秋千一般。②双蓬鬓(白发):形容人年岁已高,鬓发皆白。③浮踪:指飘泊无定的行踪。④驿馆(驿亭)
诗句原文: 梧落霜清雁已归,可堪缧绁锁圜扉。 阶前深羡蜗知足,海上真惭鸟见几。 万死自甘明主弃,一官多与世情违。 山妻旧补牛衣在,何日重披上钓矶。 注释译文: - 梧落霜清雁已归,可堪缧绁锁圜扉。 这句诗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孤独心境。梧叶落下,清冷的霜气弥漫,大雁已经归来,而自己却被囚禁在狱中。“可堪”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处境的无奈和痛苦。“缧绁”指监狱,“圜扉”即门框,这里用来比喻牢笼。 -
杂兴癸丑九月也 西风瑟瑟雨疏疏,木落沙寒叹索居。 无奈琴樽聊共汝,却看花鸟转愁予。 年年九日移食枕,处处三关报羽书。 独卧青山秋欲暮,两河戎马几时除? 注释: 杂兴:即闲情逸致,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 癸丑:指宋代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 九日:重阳节,古人于此日登高饮宴,以示庆祝。 移食枕:古代习俗,将食物放在枕头下,表示对亲人的思念。 三关:泛指边境地区,这里借指边关。 戎马: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