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戎马满关河,鲁督提兵夜又过。
塞外生俘今几万,云中甲士近如何。
曾闻汉将旌旗远,谩说边庭战骑多。
咫尺太原接畿辅,莫教戎马渡滹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杂兴癸巳九月也
数年戎马满关河,鲁督提兵夜又过。
塞外生俘今几万,云中甲士近如何。
曾闻汉将旌旗远,谩说边庭战骑多。
咫尺太原接畿辅,莫教戎马渡滹沱。

注释:
杂兴癸巳:诗篇的标题,癸巳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年份或者月份。
数年戎马满关河:几年来战争不断,战马遍布在关河地区。
鲁督:指鲁肃,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
提兵夜又过:指鲁肃在夜晚又一次带领军队通过关河地区。
塞外生俘今几万:指在塞外抓获的生俘数量已经达到了几万人。
云中甲士近如何:指在云中地区的甲士的情况怎么样。
汉将旌旗远:指汉朝的将领们的旗帜远远地飘扬在远方。
漫说边庭战骑多:随意地说边境的骑兵数量很多。
咫尺太原接畿辅:形容距离很近,太原与京畿的距离很近。
莫教戎马渡滹沱:不要使得战马渡过滹沱河。

赏析:
这首诗是王之道对北宋时期北方边疆战事的感慨。诗中的“几年戎马满关河”描绘了战火连年、烽烟四起的景象。而“鲁督提兵夜又过”则展现了鲁肃这位名将的身影,他在深夜里再次率领军队经过关河地区的英勇形象。诗中的“塞外生俘今几万”则反映了战争给边疆地区带来的破坏和损失。而“汉将旌旗远”和“谩说边庭战骑多”则分别表达了对汉朝将领们英勇善战的赞美以及对于边境地区战马数量的随意估计。最后一句“莫教戎马渡滹沱”,则是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担忧。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和平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