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熙
诗句释义 1 切切似离群:雁鸣声如同在表达它们想要离开群体的心情。"切切"形容声音急促而连续,好像在说“我要走”。 2. 风飘影乍分:风把雁的影子吹散了,表示雁群在空中飞翔时的壮观景象。 3. 微茫江上月:月亮显得模糊不清,暗示着夜晚的宁静和雁群飞行的高远。 4. 呜咽岭头云:风吹过山岭,使得云朵发出呜咽的声音,描绘出一幅动与静相结合的美景。 5. 游子三更梦:诗人可能正在梦中游走
【注释】 将:带领 赴:前往 凌江:指长江,这里泛指仕途 留别:离别 孟郁:孟浩然字。二首:指《孟浩然集》中有两首诗题作《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二句:意思是:我年岁已老了,却无能为力;看您志气更加旺盛。 临危思画诺:意谓临难之际,想到自己曾对友人许下的诺言。 多难忆交亲:意谓在国难之时怀念朋友。 一摘宁须再,三缄可重陈:意为“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也不晚”,用三个封缄表示再三陈述自己的心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 闻笛 岂是梅花落,忽惊乡思催。 关山千里隔,岁暮一书来。 短发白堪把,寒云黯不开。 夜阑声更促,凄断有馀哀。 【译文】 难道真的是梅花飘落的声音么?突然让我的乡愁袭来。 我被关山相隔,千里之远,只盼着你寄来一封书信。 我的白发已多,如今连一把也难以握在手中了,但寒云却阻挡不了思念。 夜深了,听到你吹笛的声音更加急促,这使我不禁感到一种深深的哀伤。
赠刘觐国龙山草堂 野筑成幽处,疏林入望低。 卷帘看月上,扫石倚云栖。 静可翻书帙,闲应信杖藜。 为馀一隙地,留作浣花溪。 注释: 野筑成幽处,疏林入望低。 野地建造的房屋成了一片幽静的地方,稀疏的树林在远处可见。 卷帘看月上,扫石倚云栖。 推开窗帘观看月亮升起,靠在石头上倚靠云彩栖息。 静可翻书帙,闲应信杖藜。 安静的时候可以翻开书籍,闲暇的时候应该相信拄着拐杖漫步。 为馀一隙地,留作浣花溪。
【注释】 峡溪山:指峡江两岸的山峰。峡江,即长江三峡。 绝壑临无地:形容峡谷深邃,高不可及。 虚岩别有天:形容岩石高耸入云,犹如仙境一般。 斜通一线径:形容山路曲折,只有一线可通。 俯落百重泉:形容山中泉水多而密集,宛如百级台阶。 组练明秋水:形容秋水清澈明亮,如同织布的丝缕一样清晰。 江山入暝烟:形容傍晚时分,山色与江水融为一体,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汀凫与沙雁:形容在江边沙滩上的野鸭和大雁
【注释】晚港:傍晚时分,水边。 桥边柳:柳树依傍在桥梁的栏杆边。 枝枝压雪斜:柳枝被积雪覆盖,斜向下垂。 兼风时有态:伴随着微风,柳枝的姿态各异。 带月影全遮:月亮的影子遮住了整个湖面。 古渡空流水:古老的渡口旁,流水潺潺。 寒林乱点鸦:树林间,乌鸦的叫声此起彼伏。 蹇驴吟对汝:老驴仿佛在吟唱着什么。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冬日景色图。作者通过观察自然,捕捉到了许多细节,如柳枝的垂吊
注释: 赠吕文在 两鬓白于雪,一冠高切云。 巉岩馀齿在,弃置少年群。 动辄虚千古,或时惊一军。 酣来诗数首,不遣外人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吕文的,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岁月变迁的感慨。 “两鬓白于雪,一冠高切云。”诗人以白发比喻自己的年华已逝,而高冠则代表了自己的身份地位。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巉岩馀齿在,弃置少年群
【解析】 “桃李”是比喻学生,这里代指自己。“云霞傍曙来”的意思是说,早晨太阳刚出来时,彩霞就映红了天边。“花边双骑出”意思是说是骑着马在花丛中飞驰而来,这里的双骑指的是两个学子。“强饭”即勉强吃饭,表示努力求学的意思。“褰帷表异才”意思是说,拉开帏帐,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才华。“二三子”指门生的弟子们。“狂简”是形容不拘小节、洒脱不羁的人。 【答案】 译文: 桃李迎春媚,云霞傍曙来。 花边双骑出
这首诗是作者在即将离别孟郁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感激之情。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感兹意不浅 【译文】深深体会到你的恩情/感情深厚 - 注释:兹,这里,这。 2. 切切转生悲 【译文】心中充满了悲痛和不舍 - 注释:切切,深切、急切的意思。 3. 欲报知何地 【译文】我该如何报答你?/如何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 注释:欲报,想要报答,即想要表达感激或回报。 4. 相逢又几时
【注释】: 柳桥——指通往故乡的道路。 跋涉(bó shè)缘何事,晓行风乍稀。 跋涉 —— 徒步旅行。 缘何事 —— 是什么原因? 晓行 —— 天刚亮就出行。 风乍稀 —— 忽然变得稀疏起来。 阴崖凝积霰(xiàn),冻雨湿征衣。 阴崖 —— 山崖。 凝积霰 —— 凝结成霜。 冻雨 —— 冬天的雨。 湿征衣 —— 使穿着的衣服都湿透了。 马劣防坭(ní泥)泞,霜黄忆蟹肥。 马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