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梅花落,忽惊乡思催。
关山千里隔,岁暮一书来。
短发白堪把,寒云黯不开。
夜阑声更促,凄断有馀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
闻笛
岂是梅花落,忽惊乡思催。
关山千里隔,岁暮一书来。
短发白堪把,寒云黯不开。
夜阑声更促,凄断有馀哀。
【译文】
难道真的是梅花飘落的声音么?突然让我的乡愁袭来。
我被关山相隔,千里之远,只盼着你寄来一封书信。
我的白发已多,如今连一把也难以握在手中了,但寒云却阻挡不了思念。
夜深了,听到你吹笛的声音更加急促,这使我不禁感到一种深深的哀伤。
【注释】
- 闻笛:听到别人的笛声。
- 岂是:难道。
- 梅花落:指笛声清脆悠扬,如梅花落地般婉转。
- 乡思: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关山:指高山和关口,常作为边塞的象征。
- 一书:指书信。书,信。
- 白发:头发变白。
- 不堪:无法承受。
- 黯:暗淡、昏暗。
- 夜阑:夜色将尽。
- 凄断:悲苦欲绝。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异地听到他人吹响的笛子声后所写下的感慨之作。首句“岂是梅花落”就表达了诗人听到笛声时的惊讶之情,因为他并不认为那是“梅花落”。接着诗人写到自己的乡思之情,“忽惊乡思催”,即忽然感受到一股强烈的乡愁,仿佛是被笛声唤醒一般。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与家乡相隔万里的遥远距离和对家人的思念:“关山千里隔,岁暮一书来。”这里的“关山”指的是边疆或边境地区,意味着自己身处他乡,与故乡隔着重重关山,一年到头只能收到家人的一封信。这种距离感和思念之情使得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哀愁。
最后两句“夜阑声更促,凄断有馀哀”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随着夜幕的降临,笛声变得更加急促,而诗人也因此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悲哀。整首诗通过笛声引发诗人的乡思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