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妙声
注释: 1. 西山一何高:西山多么高大,形容山势高峻。 2. 草树郁樽樽:花草树木茂盛得遮天蔽日。 3. 仙灵此焉宅:神仙居住在这里。 4. 尚有秦遗民:还有秦朝的遗民。 5. 我欲蹑丹梯:我想要踏上那通向仙境的丹梯。 6. 引手扪青天:伸手去摸那青蓝色的天空。 7. 天高迥无极:天空高远广阔,无边无际。 8. 欲上嗟无因:想要上去却没有办法。 9. 令天若可上:如果上天可以上去。 10.
【注释】 抎:吹动。黄桑:指桑树,黄色的桑树叶。茇(b6)舍:用树枝搭成的简易住所。樲(zhuó)棘:酸枣树,可食。岁歉:年景不好,收成不足。苦饥:饥饿难耐。家贫母犹织:母亲还在织布。寒窗:形容家境穷困。机杼:织布机。卒岁:一年。不成匹:织布没有完成一匹。里胥:地方官吏。夜踏门:夜里派人敲门。叫怒催纴(rǒng)织:大声斥责催促妇女赶快织布。蹇(qiān)余:我,自称。晚归田:傍晚才回田里去劳作
《和感遇并杂诗六首》美利在于人,翕张随所如。 上面有喜好者,天下将同趣。 宣尼常罕言,防源知在初。 魏罃问利国,孟子亦回车。 沛公田舍夫,萧何刀笔胥。 提剑入咸阳,仅收其图书。 谋生诫止足,制用自可余。 横流竟莫返,举世无宁居。 注释: 1. 美利在于人:美好的东西在于人的心中。 2. 翕张随所如:形容人的性格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 3. 上面有喜好者:指那些有志向、有才能的人。 4. 天下将同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下面是对其逐句的解释: 1. 沄沄此河水,水浑不见底。 - "沄沄":形容水流的声音,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 "此河":指沧浪之水。 - "水浑不见底":指河水浑浊到看不见底部,形容水的污浊。 2. 水浑犹自可,水深将没汝。 - "水浑":水不清澈,混浊。 - "犹自可":尽管水浑浊,但仍然可以饮用或使用。 - "汝":代指人,即你自己。 - "水深将没汝"
【解析】 这是一首感伤的咏怀诗。全诗六句,每句一意,或抒情,或议论,或写景,或叙事,结构上是错综有致的。第一、二句为第一联,以“南狩”起兴,点明题旨。第二联为第三联,由感古到自省,抒写了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第三联为第四联,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愤恨。最后两句为第六联,借“梦寐奠灵琐”来表明自己要像重华那样去追随理想。 【答案】 ①南狩:南征。这里指楚怀王被秦国扣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吴中行野人居》。全诗共八句,依次为: 1. 见说幽居好,分明在眼中。 释义:听说这里的隐居生活很美好,就像在眼前一样。 2. 人家溪左右,风俗瀼西东。 释义:溪流两侧都是人家,这里的生活方式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3. 静者柴门僻,村墟草径通。 释义:安静的人住着偏僻的柴门,村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可以通行。 4. 往来迷町疃,物色认梧桐。 释义:行人来来往往
奋身报韩仇,决策扶汉鼎。 有怀千载上,慷慨心独领。 家贫值时变,乐道事幽屏。 赋诗聊自娱,去县不待请。 高风振六合,名与日月并。 朗咏归去篇,犹疑见烟艇。 注释: - 奋身报韩仇:意为为了报复韩国的背叛而投身战斗。 - 决策扶汉鼎:指决定扶持汉朝的统治。 - 有怀千载上:心中充满千年的历史感。 - 慷慨心独领:形容心胸宽广,志向远大。 - 家贫值时变:家境贫寒却恰逢时代变迁。 - 乐道事幽屏
【注释】 寄夫璞和尚:寄给丈夫的诗。 对御经筵(jiàn):皇帝坐朝时,学士们侍立在文德殿两侧,为皇上讲读经史。 长绕雨花台:环绕着杭州西湖边的灵隐寺,因寺旁有花台,故以“雨花”名。 百官:指朝廷文武大臣。 弹指:佛家语,表示时间过得极快,一转眼就过去了。这里借指皇上听经的时间短暂。 天台智者来:指佛教高僧智顗来到宫中讲经。智者:指佛教禅宗大师慧可。 【赏析】 《寄夫璞和尚》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释】披图:翻开画图。武夷山:福建武夷山,在福州西北。玄鹤:神话中的仙禽,此处指松树。西峰隐者:传说中的仙人,隐于山西峰。东海仙翁:道教神仙。橘林:橘子的树林。霜后:秋末冬初。苔石:苔藓覆盖石头。潺湲(chuán yuán):流水声。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明德以画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他写道:打开画卷,就像置身于武夷山中,我坐在这青溪九曲之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答题。本题要求分析“溪童荡漾唱歌过”,写出了哪些景物?“茅斋政在溪水西”写出了茅屋的什么特点?最后写月中乌夜啼,有何作用? 【答案】 译文:茅屋就建在溪边,溪流潺潺,杨柳依依。溪边的童子摇着小船,唱着歌从溪水旁走过。突然惊起了月中黑鸦,使黑夜也变得凄凉哀伤。 注释:“溪童”即小童、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