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一何高,草树郁樽樽。
仙灵此焉宅,尚有秦遗民。
我欲蹑丹梯,引手扪青天。
天高迥无极,欲上嗟无因。
令天若可上,世上那有人。
注释:
- 西山一何高:西山多么高大,形容山势高峻。
- 草树郁樽樽:花草树木茂盛得遮天蔽日。
- 仙灵此焉宅:神仙居住在这里。
- 尚有秦遗民:还有秦朝的遗民。
- 我欲蹑丹梯:我想要踏上那通向仙境的丹梯。
- 引手扪青天:伸手去摸那青蓝色的天空。
- 天高迥无极:天空高远广阔,无边无际。
- 欲上嗟无因:想要上去却没有办法。
- 令天若可上:如果上天可以上去。
- 世上那有人:世上哪有能上去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春天创作的一首杂诗,共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全诗以抒情为主,通过描绘西山之高、草树之盛、仙境之幽和人世之苦,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首句“西山一何高”直接描写了西山的高峻,用“一何”加强了语气,表现出诗人对西山的敬畏之情。次句“草树郁樽樽”则进一步描绘了草树茂盛的景象,“郁樽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草树的繁茂程度,仿佛连空气都被草木所充满。第三句“仙灵此焉宅”则是对神仙居住之地的描述,强调了这里神秘莫测的氛围。第四句“尚有秦遗民”则引入了秦代的历史背景,与前文的仙灵居所相呼应,展现了历史的沉淀与厚重。
第五句“我欲蹑丹梯”,表达了诗人想要攀登仙境的强烈愿望,而“引手扪青天”更直观地展示了这种愿望。最后两句“天高迥无极,欲上嗟无因”则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但现实的无奈使他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诗中的哲理意味也值得玩味,如对“天上人间”的思考,对“有为”与“无为”的对比等,都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