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岂无枝,高山亦有岑。
嘤鸣尚求友,我独无知音。
沉叹和氏璧,掩抑嵇生琴。
谁令抱奇蕴,恻恻多苦心。
乔木岂无枝,高山亦有岑。
嘤鸣尚求友,我独无知音。
沉叹和氏璧,掩抑嵇生琴。
谁令抱奇蕴,恻恻多苦心。
注释:
- 乔木岂无枝:比喻自己虽才华出众,但缺少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人。乔木比喻自己,枝比喻周围的人。
- 高山亦有岑:比喻自己虽有才能,但遭遇挫折。高山比喻自己,岑比喻逆境。
- 嘤鸣尚求友:形容自己虽然有才,但总感觉没有人能理解、赏识自己。嘤鸣比喻发出声音希望得到回应。
- 我独无知音:指自己虽然有很多才华,却找不到一个真正懂得欣赏的人。知音比喻能听懂自己内心世界的人。
- 沉叹和氏璧:表示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惋惜与无奈。和氏璧是古代一块著名的美玉,因传说中其价值连城而珍贵。
- 掩抑嵇生琴:暗示自己虽有才华,但命运多舛,难以施展。嵇生琴是古代音乐家嵇康所弹奏的琴曲,以高超的技艺著称。
- 谁令抱奇蕴:指没有遇到理解自己的人,导致自己怀才不遇。奇蕴指独特的才能和内涵。
- 恻恻多苦心:形容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挣扎,充满痛苦。恻恻表示内心的悲伤和忧愁,多苦心表示为追求理解与认可付出了许多努力和心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怀才不遇之情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处境,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首句“乔木岂无枝,高山亦有岑”运用对比手法,将乔木的高耸与高山的巍峨作为喻体,暗示自己虽具备非凡才能,但却无人理解和赏识。第二句“嘤鸣尚求友,我独无知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渴望得到理解的心态,即使发声寻求共鸣,也只能孤独一人。第三句“沉叹和氏璧,掩抑嵇生琴”则通过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机遇的无奈失去。最后两句“谁令抱奇蕴,恻恻多苦心”揭示了诗人心中的痛苦与挣扎,感叹为何在这个时代无法找到懂得欣赏自己才华的人。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