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妙声
【注释】 杂题画:即《杂画》。 帝子南征竟不还:指帝女嫁到南方,最后没有回来。帝子:帝后;帝女。南征:出外远征。竟:竟然、终究。不还:没有回来。 墨云零落九疑山:用“墨云”比喻飘荡在湖南一带的战乱,“九疑山”为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宁远县东南。 偶因碧草牵春梦,得到潇湘二水间:意思是说,偶尔因为春天里的一片绿草而引发思乡之情,终于回到了故乡。潇湘二水:潇水和湘水。 赏析: 此诗以“杂题画”为题
杂题画·其一 目极江南有所思,馀□风雨落花时。 钱郎应恨春归尽,独倚东风写折枝。 注释版译文: 我极目远眺江南,心中充满思念。在风雨交加、落英缤纷的时节,我感叹春天的离去。钱郎应该也因春日已逝而感到遗憾,他独自倚靠在东风旁,写下了这凋零的花朵。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细腻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深深感慨。首句“目极江南有所思”,便勾勒出了一幅宽广的江南图景
杂题画 忆昔涪南献荔枝,美人宫里一开眉。 劳民轻结当时怨,看画深令后代悲。 注释: 1. 杂题画:即题画诗,指以绘画为题的诗。2. 忆昔涪南献荔枝:涪南是指古代的四川地区,在涪江以南,这里代指四川。3. 美人宫里一开眉:指的是唐朝时,唐明皇曾从岭南进贡荔枝,贵妃杨玉环品尝后喜笑盈盈,玄宗皇帝也为之一笑。4. 劳民轻结当时怨:意思是说当时的人们为了得到荔枝而付出了很多劳动
杂题画 尚书天上早知名,长忆君王听履声。 回首白云山万叠,苍梧何处最关情。 注释:尚书,指唐代名臣张嘉贞。张嘉贞曾在朝中担任要职,受到皇帝的赏识。这首诗就是诗人对张尚书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长忆君王听履声:长久地回忆起过去与君王一起聆听他走路的声音。 回首白云山万叠:回头看着那层层叠叠的白云山脉。 苍梧何处最关情:在苍梧山的什么地方最能触动他的情怀? 赏析:
注释:飞锡是从日本来的僧人,受斋是因为经过海王宫。画中的人在画中坐,神态和容貌都与珊瑚树相似,仿佛还能感受到蓬莱水殿的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作场景。首句“飞锡来从日本东”,描绘了飞锡和尚从日本东方而来的情景。次句“受斋因过海王宫”,描绘了他接受斋饭并经过海王宫殿的过程。第三句“坐中貌得珊瑚树”,描绘了他坐在画面中的神态和容貌都与珊瑚树相似,仿佛还能感受到蓬莱水殿的风
【诗词原文】 垂虹亭下白鸥波,十里香风散芰荷。 见说掾曹公事简,晚凉携酒听渔歌。 【注释】 1.垂虹:即浙江杭州西湖上的一座桥梁名,因桥上有一拱形的石梁横跨在两山之间而得此名。 2.白鸥:水鸟。 3.芰荷:菱叶和荷花。 4.掾曹:指官署中的属员。掾曹是古代官署中属官的代称,“掾”为属吏之意,“曹”是官署的单位,这里泛指官吏。 5.公事简(jǎn简):公务文件。简,竹简。 6.简事:处理事务、工作
【注释】 范蠡功成爱五湖,空烟犹想晓篷孤。 从知乌喙难同乐,不待君王赐属镂。 东皋:指在东边高地上。杂兴:即随兴而写。 范蠡功成爱五湖,空烟尤想晓篷孤。 范蠡功成后隐居到五湖(今浙江湖州市一带)去隐居,他驾着一叶小舟,飘然于湖上,只身一人,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从知乌嘴难同乐,不待君王赐属镂。 范蠡知道鸟嘴是难以和同类共乐的,因此他不等待君主的恩赐,就自己离开了吴国,到五湖去隐居了。 【赏析】
诗句原文: 江汉萧条落木秋,疏篁相倚小山幽。 知君肥遁非充隐,方信人间有许由。 译文及注释: 江汉地区萧条,树木凋零在秋天,稀疏的竹林倚靠在小山之中显得格外幽静。 我知道您悠然自得的生活并不是为了隐藏自己,这让我更加相信在人世间确实存在像许由这样的贤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理解与赞赏。第一句写景,描绘出江汉地区在秋季的自然风貌,萧瑟而宁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陶生之间的深情对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我有青山一片霞, - 我有:拥有 - 青山片:形容青山如一片云霞般壮丽 - 有:拥有 - 一片霞:表示青山的颜色如同云霞一般美丽 - 倩君为我制加沙:请陶生为我制作彩沙 - 倩:请,恳求 - 君:指陶生 - 制加沙:制作彩色沙子 - 为:给 - 我:我 - 制:制作 - 加沙:一种装饰物,通常用彩色沙子制成 -
这首诗是诗人在接到友人来信后,以诗的形式回复并表达感谢之情的。 次韵答友人:这是一首诗,诗人以诗的形式回应友人的来信。 却扫溪西旧草堂:意思是诗人决定放弃原来在溪西的草堂,不再居住在那里。 秋风落叶满藜床:秋天的风和落叶把藜床铺满了。藜是一种植物,其茎叶可以用作编织工具。藜床就是用藜叶编织而成的床。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石田租重斋储少: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