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赞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赏析”,要求考生分析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及思想感情。然后根据试题要求逐项进行具体分析。此题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从“疑入蓬瀛路”“不用买山钱”等句入手,结合全诗内容来理解作者的情感。“疑入蓬瀛路”一句,诗人想象自己进入仙境,与仙人结为知己,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悲凉之感
【注释】壬午:农历壬午年。岁暮,年终。寄怀:寄托怀念。田汉:人名。桂林:地名。 【赏析】《寄怀田汉》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深山中行走时,看见崎岖的山路上有许多僧人,他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带着佛家情缘,一路念着经文,行色匆匆。后两句写诗人看到自己满头华发、白了几茎,感叹岁月不饶人,感慨自己年老而未得志(即不得官)。整首诗语言质朴平实,意境清幽
【注释】 九洲:指中国,九州。沉陆:沉沦。滋:助长。蛇豕:比喻侵略者。刳肠:剖腹。绝脰:砍头。忍看:不忍心看。沦:陷入。敌手:敌人控制了。复康衢:恢复大路。反日:倒戈。思良将:怀念好将领。袒臂高呼:表示愿为国效力。待硕儒:等待有才能的人。寄语:告诉。山林深密处:隐居的地方。倾危:倾倒,倾覆。大厦:指国家的政权、统治机构。要君扶:要求你扶助国家,挽救时局。 【赏析】
【注释】 凭:依靠,倚:靠着。吊丧、乱:哀悼丧事和动乱,行藏:指人的行为和处世之道。 悠然:悠闲的样子,此味:这里的意思是指这种味道(比喻为人生哲理)。 长:长久,久远。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的辛巳元月三日,诗人在影波楼与盛成、万仲文、阎宗临三教授纵谈国事,感叹时局动荡不安,生灵涂炭,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对人民的同情。诗中通过描绘自己身处危难之中,仍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
注释:曲岸上飘荡着袅袅的秋风,江边的枫树叶片片红。一篙竹筏正驶过惊涛骇浪,却无意间到了瀛洲蓬岛。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秋日江边的景象,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之中。诗中"曲岸袅秋风"一句,描绘了曲岸上的秋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江枫叶叶红"一句,则描绘了江边的枫树,叶子一片通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一篙当骇浪,无意到瀛蓬"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惊涛骇浪中
【注释】 1. 昭雪:昭示,表明;谢沈公端先: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提到“谢玄,陈郡阳夏人也,字元度,小字季真。……年十八拜宣城太守,有清名,为江州刺史。”沈公是指谢玄,谢玄是南齐人,所以称他为“谢公”。端先指谢公,即谢灵运。 2. 漓江(li liang):指漓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至梧州市,在梧州以下注入郁江。漓江以水清澈透明而著称。底指的是水底。 3. 巨象(ji
经桂林开元寺废址 空王原不计行藏,种福无田实可伤。 舍利函空秋露冷,金刚碑仆月华凉。 难凭胜侣穷生死,孰认残灰体断常。 极目神州无限泪,桂江日夜泻汪浪。 注释: 空王:指佛教中的佛,这里用来形容佛的心境。不计行藏:不计较自己的去向和目的。种福无田:种福不是在田地里,而是通过修行来积累功德。 舍利函空:舍利是佛教中佛陀遗体火化后留下的结晶物质,通常存放于容器内。秋露冷
白下张仙搓月牙山远眺一律,梅根山樵赵叔冶和之,凡十八叠,搜奇集胜,为吾门生色不少,爰亦勉和一章 注释:在白下(南京)的张仙山(钟山)上,眺望着月牙山。梅根山的樵夫赵叔冶也写了一首,共18首,搜奇集胜,为我们的门徒增添了不少光彩。我也很勉强地写了一首诗。 偶学赵州露爪牙,洞庭波送桂江涯。 倚虹风月随人领,满室诗书属自家。 静里阿谁论党籍? 闲来犹事灌山花。 春深帘重侵浓绿,客至惟斟一味茶。 赏析
解析与注释: 首句 - 禹颜:指大禹治水时,颜面被泥沙染黑。在这里,“禹颜”比喻人的外表或面貌可能因经历(如世事沧桑)而变得不完美。 - 非:表示否定。 - 异辙:不同的道路。这里比喻不同人的生活道路或命运轨迹可能迥异。 译文:大禹的面容因为治水而变黑,但这不是他的真正面目,他的真实身份与普通人没有区别,都源自同一个根源——佛性(本性)。 第二句 - 真俗本相依:真与俗、善与恶是人的本性
【注】辛巳年是康熙二十四年。八日:初八,月相为蛾眉月,又称上弦月。龙翁积之:指方孝宽的父亲方大镇。预祝期颐:预祝老人长寿。除腥腻:除去油腻。活火添薪煮嫩菘:用炉火将新肉煮熟,去掉腥味。雅谑:高雅的玩笑。京海派:北京和山东地区的方言。色心空:比喻心中没有杂念。掀髯:捋着胡须。拟古情犹热:想象古代人的情感仍然热烈。走笔成诗句:随手写出诗来。雄:雄浑。卜花朝:占卜花朝。同一醉:一起饮酒作乐。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