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赞
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译文: 毁誉如寻常,难以消除饥与溺之苦。 从来都羞于舞鹤,宁肯悔学屠龙? 火焰之家伤芝艾,荒园中寒蛩声咽。 举目望明月高悬,不觉已过前峰。 - 赏析: 首联“毁誉寻常事,难舒饥溺容”通过“毁誉寻常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的是非评价的淡然态度,以及在艰难困苦中仍保持内心平静的坚强意志。而“难舒饥溺容”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辛酸。
祝于澄(769—835),字子澄,唐代诗人。原籍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大历十四年(779)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职。后因事贬为岳州司马,迁衡州刺史,官终太子少保。 君山怀故国,旧雨见新姿。 【注释】君山:即洞庭湖中的君山岛,位于湖南省湘阴县境内,与岳阳楼相望,因传说有舜妃二女溺于此地化为湘江之神而得名。旧雨:指过去在朝为官时所积之德。见:同“现”。【赏析】首联是写自己对故国的回忆
【注释】 1.比睿山:即比丘利,位于日本京都。 2.苍萃:聚集。 3.和风:春风。 4.籁音:指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 5.猿群:猿猴的群体。 6.旭日:初升的太阳。 7.虔心:虔诚的心。 8.古刹游观胜:古寺游览观赏之景胜。 9.长吟:长篇大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苍萃睿山道”,表达了他对比睿山壮丽景色的赞叹。第二句“和风发籁音”
赠别朱蕴山 风月谁为主,山河壮客心。 春随巴水出,秋傍桂江吟。 浩唱归黄鹤,覃思倚碧林。 遥知松菊茂,愿托白云岑。 注释与赏析: 风月谁为主?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认为风和月亮是主导者,它们赋予了风景以生命和情感。 山河壮客心。 - 山河壮丽的景象激发了诗人豪迈的情怀,反映了他内心的壮志与激情。 春随巴水出,秋傍桂江吟。 - 春天随着巴水而出,秋天则在桂江边吟诵
丙戌岁首中印庵赏雪记事 大地无寸土,开轩斗玉卮。 璇花时入座,怪语不攒眉。 天际洞然朗,途中坦复夷。 扶筇归灵隐,峰下矗琼枝。 注释: 1. 丙戌岁首:指农历正月初一。中印庵:地名,位于浙江绍兴。 2. 大地无寸土:形容冰雪覆盖了大地,没有一点土地。 3. 开轩斗玉卮:打开窗户,让白雪飞进酒杯。 4. 璇花时入座:雪花像宝石一样美丽,偶尔落在座位上。 5. 怪语不攒眉:形容人们惊讶的表情
酬柳亚子见赠 皎皎初冬月,悠悠古柏心。 故都怜草莽,桂岭可登临。 方外缘偏熟,吟怀蕴更深。 思灵松竹茂,何日共探寻? 注释: 1. 皎皎初冬月:皎洁的月光,意味着时间是夜晚。皎洁通常用来形容月光明亮、清澈,这里可能是在赞美月亮的美丽。初冬指的是冬季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农历十月,这个时候的月亮通常是比较明亮的,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2. 悠悠古柏心:悠扬的声音从古柏树上传来,给人一种宁静
诗句解读 1 “滞云笼古寺”:此句描绘了重游南岳时,天空中的云雾缭绕,如同将古寺笼罩其中。这里的“滞云”形容云雾停留不散,“笼”则暗示了云雾对古寺的包围和保护。 2. “宿雨涨山泉”:描述的是重游期间,由于连日降雨,山间泉水因为雨水的积累而上涨的情景。这句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对于自然的亲近和感受。 3. “策杖探经藏”:表明诗人手持拐杖,在古寺中探寻经文和古籍
壬午年孟春再至西山寄怀桂林诸友 言入西山路,和风发籁音。 泉甘堪涤虑,茶淡自清心。 隐几双汇合,开轩万木森。 难忘饯别意,于月每沉吟。 注释: 1. 壬午年:即壬午岁,指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 2. 孟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正月。 3. 西山:指今广西桂林市西南的象山,是作者的故乡。 4. 言入西山路:指诗人来到桂林西山的山路上。 5. 和风发籁音:温暖的春风轻拂着山林
【注释】 桄榔,即槟榔树,海南岛特产。任仁议长是海南岛人。 坡公,指南朝梁代诗人王勃的字子安。王勃曾因参加科举考试落第而贬为巴州参军,后又被召回长安。“迁岭外”指他被贬谪到岭南。 坚,即槟榔。仙人杞,传说中一种能长生不老的仙树。文,指槟榔的花纹。 灵山,即今海南省崖县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南山寺)。相传为佛教祖师释迦牟尼诞生地。分得种,指从灵山上移植来的种子。雕成,雕刻而成。 崎仄,不平、坎坷。
注释: 与耶回两教徒论人生:与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讨论人生的问题。 至理原非二,横分疵与醇:最高的真理原本不是二元的,邪恶和善良都是被人们所创造出来的。 物心谁造作,善恶漫陶钧:物质和人类心灵是谁创造出来的?善行和恶行都是被人们所影响和塑造的。 天国知何处,人间故有春:我不知道天堂在哪里,但我知道人间仍然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辞家为表法,上帝亦孤身:我离开家乡是为了寻求真理,就像上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