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寻常事,难舒饥溺容。
从来羞舞鹤,宁悔学屠龙。
焰宅伤芝艾,荒园咽寒蛩。
储看明月上,不觉过前峰。

下面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译文:
    毁誉如寻常,难以消除饥与溺之苦。
    从来都羞于舞鹤,宁肯悔学屠龙?
    火焰之家伤芝艾,荒园中寒蛩声咽。
    举目望明月高悬,不觉已过前峰。

  • 赏析:
    首联“毁誉寻常事,难舒饥溺容”通过“毁誉寻常事”,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的是非评价的淡然态度,以及在艰难困苦中仍保持内心平静的坚强意志。而“难舒饥溺容”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辛酸。

颔联“从来羞舞鹤,宁悔学屠龙”则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他宁愿像古代贤人那样隐居山林,也不愿追随世俗之流去追求名利。这种坚持自我,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的精神,正是这首诗的核心主题之一。

颈联中的“焰宅”和“寒蛩”分别象征着火灾和寒冷,反映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感受。而“焰宅”又暗喻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诗人更加感到孤独无助。尾联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超然物外的情怀。他不再被外在事物所困扰,反而能够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心态的转变,也是诗人从苦难中走出来的重要标志。
接下来是对《辛巳中秋书感》的进一步解读:

诗意解读:

毁誉寻常事,难舒饥溺容:

这句诗表明了诗人认为世人对是非的评价都是平常之事,无法真正解决饥饿和口渴的痛苦。诗人用“毁誉”和“饥溺”两个意象,强调了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是无法轻易逃避的。

从来羞舞鹤,宁悔学屠龙:

这里,诗人以古代隐士的行为作为榜样,表示自己宁愿像古代的隐士一样远离世俗纷争,也不愿意追逐名利和权力。这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

焰宅伤芝艾,荒园咽寒蛩:

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环境,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满了战乱和混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储看明月上,不觉过前峰:

最后一句,诗人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心中涌起了宁静和愉悦。同时,他也意识到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已经度过了一段时间。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

文化背景:

清末近现代初的社会环境: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社会变革,许多知识分子都在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仰。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诗人开始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

文人墨客往往追求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他们通过诗歌、书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巨赞作为一位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他的诗作深受当时社会和文化氛围的影响。

诗词创作与个人情感:

诗词是一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重要方式。巨赞在创作《辛巳中秋书感》时,可能将自己的情感、经历以及对人生的理解融入其中,通过诗句来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

《辛巳中秋书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反映了清末近现代初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和文化风貌。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以及他在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