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颜非异辙,真俗本相依。
国运隆前古,梵葩香益奇。
抑扬除旧垢,澹泞指新机。
不作两头话,披衣得坐时。
解析与注释:#### 首句
- 禹颜:指大禹治水时,颜面被泥沙染黑。在这里,“禹颜”比喻人的外表或面貌可能因经历(如世事沧桑)而变得不完美。
- 非:表示否定。
- 异辙:不同的道路。这里比喻不同人的生活道路或命运轨迹可能迥异。
译文:大禹的面容因为治水而变黑,但这不是他的真正面目,他的真实身份与普通人没有区别,都源自同一个根源——佛性(本性)。
第二句
- 真俗本相依:真与俗、善与恶是人的本性,本质上是相互依赖的。
译文: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凡夫,他们的本性都是善的和恶的,这是由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
第三句
- 国运隆前古:国家的命运繁荣兴盛,达到了古代的最高点。
- 梵葩香益奇:佛教的教义和实践在历史上显得格外出色和独特。
译文:中国的国运在历史上达到了顶峰,而佛教的独特教义和文化贡献也显得尤为突出和珍贵。
第四句
- 抑扬除旧垢: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清除旧有的观念和方法。
- 澹泞:淡泊名利,不被世俗所困扰。
- 指新机:指出新的方向或方法。
译文:通过对过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能够去除那些陈旧的观念和方法,并指向新的发展方向。
第五句
- 不作两头话:不要陷入争论或辩论,而是专注于解决问题。
- 披衣得坐时:形容在解决了问题后,可以放松下来享受片刻宁静。
译文:不要陷入无谓的争论,专注于解决问题,一旦解决了问题,就可以放松身心,享受那一刻的宁静。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一种深刻理解与感悟。通过使用“禹颜非异辙”,诗人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不完美之处;同时,“真俗本相依”则揭示了人性的本质是复杂且多元的,善与恶共存。
诗中的“国运隆前古,梵葩香益奇”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成就的自豪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高度评价和赞赏。这种文化自信和尊重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不作两头话,披衣得坐时”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不应过度纠结于过去或未来,而应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这是一种简单而深刻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