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遵循“诗歌形象→诗歌主旨→诗歌表达效果”的思路来组织答案。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每句的大意,然后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分析概括,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及手法分析其艺术特点,注意从意境、结构、修辞、表现手法和语言等角度分析。 “大泽机”,指大泽乡。 “淡水由北去”,意思是说河水向北流,说明是秋天,而“车迷”又表明是夜晚。 “烟屯萝径窄,翠滴涧云飞”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了霜蹄破绿苔、亭亭横野树、漠漠拥沙堆等景象。其中“蛮女骑牛去”和“番童逐鹿来”两句,表现了当地民族的生活习俗。最后一句“圣朝恩泽阔,墨齿不为灾”则表示作者对国家大好河山的赞美。 译文: 策马穿茄藤社,马蹄踏破了嫩绿的苔藓。 亭亭的野树横亘在荒野之上,漠漠的沙堆被草木覆盖。 蛮族女子驾着牛车离去,番邦孩童追逐着鹿群归来。 在圣朝恩泽广袤无垠的时代
诗句释义 1 兴建文庙恭记: 这句话描述了对文庙的建立表示敬意和庆祝的心情。 2. 荷花十里地,喜建圣人居: 描述的是文庙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其被建造的原因和目的——为了纪念圣人居住的地方。 3. 泮壁流天际,圜桥架水渠: 描述的是文庙的建筑特色,泮壁是古代学校前的水边墙壁,而圜桥则是连接文庙与其他地方的桥梁。 4. 千秋陈俎豆,万国共车书: 这里指的是文庙不仅是教育圣地,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
【注】力力社:社,古代的地名,这里指福建闽南一带。 译文: 力力谁为力,何年野社开。新篱多曲折,古径自迂回。 鸟属他乡异,笳声此地哀。闽南烟瘴路,疏凿忆从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闽南地区的描绘和感慨。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力力谁为力”,可以理解为“力力是谁的力量”。这里的“力力”可能是诗人对自己名字或者某种力量的一种象征。诗人在询问,这种力量从何而来
【注释】 1. 放练社:地名。 2. 皂盖临:指高官显贵的车驾来到。 3. 追陪:追随。 4. 王粲赋:《文选》中有“王粲登楼赋”一篇,是王粲所作的赋,其中“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 5. 虞卿愁:虞卿为战国时赵国的辩士,他善于辩论,但因说客身份而遭人忌恨。这里用虞卿比喻诗人自己的处境。 6. 雁断天涯路:形容游子思乡之情。 7. 旌悬海外楼:形容远离故乡之人思念故国的心情。 8.
【注释】 丰城:地名。 短:矮小或短小。 斥卤(chì lù)黄沙地:指荒漠之地。 白鹭洲:水鸟栖息之所,泛指水边。 野泉:野外的山泉。 寒漱玉:形容泉水清冷如玉。 海气:海上的风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的诗歌,首联写孤剑楼高耸入云、直刺苍穹;中间两联写旅途中的见闻,一写黄沙之地的景色,一写海风拂面的舒适感;尾联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
这首诗的翻译是: 淡水河岸边,上下分界处,疏梅凝聚着月光,落在水中映出一片暗红色;鬼魅在跳舞惊吓田鼠,乌鸦归巢时喧闹着夕阳。狂风吹乱了鬓发,岚气四溢弥漫。 注释解释: 1. 下淡水社:指的是淡水河边的社日祭典,是当地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聚集在河边共同庆祝。 2. 于兹上下分(此处):指淡水河两岸的分界线,象征着地理或社会意义上的界限。 3. 皓魄:明亮的月亮,皓意为明亮洁白。 4.
十年劳梦寐,人事转参差。 注释:十年来,我为世事操劳,夜不能寐,心事纷乱,人事变迁,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且守潘生拙,何妨邴氏卑。 注释:虽然我可能不如潘安的才华,但我有一颗淳朴的心;即使我不如邴原的清廉,但我也不计较名利。 青山天外色,白发故园思。 注释:站在青山之外,远望天边,那山的颜色如同我的白发一样,都是那么苍老、那么深沉。 马首云生满,阿猴月上迟。 注释:看着天空中云彩缭绕
萧萧风雨度重阳,匹马罗山旧战场。 白发渐随秋色老,黄花空忆故园香。 云迷古树千峰远,雾锁清溪一水长。 萸酒年年常醉客,争雄壁垒几沧桑
百里山城几代瓜,我来犹自少官衙。 承宣何地藏公案,听断无从隐使车。 茅屋几间开枳棘,竹帘四壁带烟霞。 群山极目含佳气,春色晴光到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