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馨桂
《清溪行》 沈沈青溪水,粼粼见素石。 素石终不移,清溪水常白。 上帝闵清溪,寂寂螺鬘墅。 特命婉娈人,来作清溪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首句“沈沈青溪水”描写了清澈的溪水,给人一种平静、宁和的感觉;接着“粼粼见素石”,描述了溪边的石头颜色洁白如雪,增添了几分静谧和美丽。第二句进一步强调了溪水的清澈,以及石头的美丽。 第三句“素石终不移,清溪水常白”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退居遁园之时,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联描写了遁园老畦无所用,姑卧空山作小草的闲适情景。首联写秋风飒爽,寒鸟啾啾地啄食稻香;颔联写遁园老畦,无所用而姑卧空山作小草。“遁园”、“空山”是隐居之地,“老畦”、“小草”是隐者的形象。 后两联则抒发了隐士鄙弃世俗的机巧之心,以菜根之甘为滋味,治畦之劳为好,表达了他对于名利富贵的不屑和淡泊名利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一定要认真读诗,正确理解其意思。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孟秋及季月,乃得返草堂。我身无完衣,我室无完墙。”这两句诗的意思和情感。 (1)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季月:指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份,即十月。 (2)“孟秋”和“季月”是季节名,这里代指时间。 (3)“乃得返草堂”意思是诗人终于又回到家乡。“草堂”,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所盖简陋草屋
注释: - 千载何人及史公:千年以来,又有谁能比得上司马迁呢? - 喑呜叱咤气如虹:司马迁的声音深沉有力,如同彩虹一般。 - 恰怜奇笔无多妙:可惜的是,他的笔墨不多,却充满了奇妙之处。 - 穷通变幻工:他在记录历史时,对事物的穷尽和变迁都有着深刻的把握和描述。 - 言情每爱少陵工:在写诗方面,他喜欢杜甫的技艺。 - 神往当年陷贼中:他曾经被陷害入狱,但他仍然保持乐观的精神。 - 敢谓雄词堪窃比
【注释】 江州:今江西九江市。竞,人名。义声,指陈竞的声誉。宋时:宋朝时期。一家:指陈家。畜犬百余头:指陈家有很多狗。差池:不整齐。一犬如不至:如果只有一只小狗不来。忍饥:忍受饥饿。和气:和睦的气氛。钟:聚集。无间辞:没有隔阂、不互相埋怨的话。世孰无骨肉:世上哪有不是骨肉相残的呢?父子犹相离:父亲与儿子也相离异。悠悠千载下:过了一千年。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江州任上,为怀念先贤陈竞而作
【注释】 即事:应时之作。 上天降丧乱:上天降下丧乱。 专城非其人:所居之城没有贤能的君主。 坐令饥虎狼,鱼肉江南民:使饥饿的虎狼,成为江南百姓的鱼肉。 我生不先后:我没有出生的时间先后之分。 遭逢何不辰:我遇到的时机多么不好啊! 龟山无斧柯,大圣亦逡巡:龟山上没有砍树的工具,伟大的圣人也徘徊不进。 达上帝,嵩岳早降神:向天帝报告,请嵩岳早日降下神灵。 【赏析】
译文 给履儿的诗:履儿年十三,方读左公书;左公非异人,衰周一大儒。其书主一敬,不敬辄叹吁。祸福有两途,敬则福有馀。不敬即招祸,此言良不诬;被发一祭野,百年为戎居。宋灾一罪己,勃兴已庶乎。敬为礼之干,惟敬乃良图。坐立汝皆敬,道已在汝躯。汝能听吾言,福自人不如。 注释 - 履儿: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 - 方读左公书: 正在阅读左公的书 - 左公: 指左丘明(周朝的一位著名学者) - 非异人:
【注释】 空斋:空荡的书房,借指诗人自己。 身世两不知:不知道自身和身世。 闭户空山下:闭门谢客,独处空山之中。 夜深阶苔上:深夜时阶前长满了苔藓。 明月清光泻:月光皎洁明亮地泻满台阶。 【赏析】 此诗以“空”字为题,意在表达作者的寂寞、空虚之感。首句中的“两不知”三字,既表明了诗人对自身与身世的茫然无知,又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彷徨;第二句中的“闭户空山下”,描绘出诗人闭门谢客
诗句释义 1 “举世崇势利”: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整个世界都崇尚和追求权力和地位,而这种趋势在诗中被称为"势利"。 2. “道义渺无存”:意味着在这个崇尚势利的社会里,真正的道德和正义几乎不存在,强调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缺失。 3. “人苟无所求”:指的是那些不被物质所诱惑的人,他们不需要通过获得财富或名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 4. “罗可张其门”
【注释】 陶: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 四十年:四十岁。 翛然:超脱的样子。 流俗:指世俗风气,这里指污浊的官场。 顾:看。 口腹得所欲:指生活富足,没有饥寒之苦。得所欲,指满足欲望。 羲皇:传说中黄帝的名字,这里指理想中的帝王,即尧舜。 【赏析】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的组诗作品之一,共三首。此为第三首。全诗以“心”为题,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污染而高洁自持的人生观念。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鄙弃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