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馨桂
诗句释义与译文: 江山凭吊兴遄飞,虎踞龙盘事已非。 幕府都间好身手,太平天子正垂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京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发展的乐观期待。诗中“江山凭吊兴遄飞”一句,运用了典故和象征手法,将历史上的南京城比作一个历经沧桑却依然生机勃勃的巨龙,而如今则成为了人们凭吊的对象。“幕府都间好身手”则形象地描绘了昔日南京作为政治中心时,人才辈出
邑志三首其一 冤雪朝端事若神,家居耿介更全真。 谁知一夕双鸡卵,饫得江南百万人。 注释版赏析: 《邑志三首其一》是宋朝诗人字小山所作。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诗中通过描述冤案得以昭雪、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公正与和谐的向往。同时,作者通过描绘江南地区繁荣富饶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整首诗既有历史的真实感,又富有情感的表达
“临水楼台认水痕,颓垣强半似荒村。纵然丝管犹前日,衰柳依依断客魂。” 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周馨桂的《秦淮二首其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临水楼台认水痕:描述了一座靠近水边的楼台,它因常年受到水流的冲刷而痕迹斑驳,仿佛是一片被时间侵蚀过的痕迹。 - 颓垣强半似荒村:指那些破旧的城墙部分,它们看起来就像是被废弃的村落一样,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 纵然丝管犹前日
注释: 秋光老去,菊花已经凋谢,但依然显得格外香。 谁还说它是夸夸其谈、傲气冲天的花?其实它只是能承受严寒的霜冻。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诗。诗中以“菊”为题,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全诗语言朴实,寓意深刻
【诗句注释】 蝉:指蝉鸣。 水清山暮听蝉鸣,岂有馀音到不平:水清山静的时候可以听见蝉在树上叫,但是这种声音却传不到那些心术不正的人那里(指不怀好意的人)。 想得孤怀好高洁,餐风饮露最多情:想到我这个人怀有高尚的情操,就喜欢那高洁的松树;我喜爱它那“餐风饮露”的情趣,因为只有这才是真正的多情啊! 【译文】 水清石冷的时候,我听着蝉鸣声,想到那些心怀叵测的人不能听到我的高洁之鸣,真是可惜啊!
注释: 1. 云鬓忽别汉宫春,临别方知画未真:云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汉宫春,指汉代皇宫的春天。临别,即离别之时。画未真,意指画像与实际的人不同。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女子在离汉宫时才发现画像中的自己并不真实。 2. 讵有佳人轻自炫,君王枉信画中人:讵(jù),岂;君(kūn),对人的尊称;枉,错误地;信,相信。佳人,指美丽的女子。轻自炫,轻易地炫耀。君王,这里是指汉武帝。枉信,错误地相信
《田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诗句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1. 秋收尚未结束:秋天的收获季节,农民们还在辛勤劳作,期待着更好的收成。这里的“啼饥”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丰收前仍面临饥饿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艰辛。 2. 河边尘土飞扬:描述了天气炎热,农田里收割后的庄稼堆积如山,导致尘土飞升的景象。这不仅是环境的描写
【注释】 即事:应景诗。习习风:轻拂着。苍然:苍凉、空寂的意境。凡骨:佛经中指人的凡身,这里泛指凡人。都消尽:都消散了。日:太阳。荷花香气:荷花的芳香气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夏日傍晚时分所作,以写景抒情见长。首句写云阴和风;二句写暮色和帘栊;三句写荷花的清香。“苍然”二字,把一幅清丽的图画呈现于读者面前。此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灵淡远,富有情致
《秦淮杂诗五首其四》是清朝诗人王士祯的作品,创作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秦淮河的深深眷恋和感慨。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 首句“影落江湖谶竟成”:这里“影落江湖”指的是诗人在秦淮河边行走时的影子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而“谶竟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无奈和预言的实现。 - 第二句“可堪南渡更难争”:“可堪”在这里表示难以忍受、难以承受的意思
注释: 虎须频捋继同人,谔谔怀忠耻具臣。 朝杀谏官非细事,却叫解纲颂皇仁。 译文: 皇帝频繁地拔下自己的须髯,以继承和安抚同僚。他的言辞恳切,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他竟然在朝廷上处死了一位直言进谏的大臣,这实在是一件不应该的事情。 他却仍让人歌颂皇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