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落江湖谶竟成,可堪南渡更难争。
一朝终始两残局,寂寞潮声到石城。
《秦淮杂诗五首其四》是清朝诗人王士祯的作品,创作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秦淮河的深深眷恋和感慨。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 首句“影落江湖谶竟成”:这里“影落江湖”指的是诗人在秦淮河边行走时的影子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而“谶竟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无奈和预言的实现。
- 第二句“可堪南渡更难争”:“可堪”在这里表示难以忍受、难以承受的意思,“南渡”是指诗人被迫离开家乡南迁的情景。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挣扎。
- 第三句“一朝终始两残局”:这里的“一朝”指的是一天或一瞬间,“终始”指的是开始和结束,“两残局”则意味着两个不完整的局面或结局。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 末句“寂寞潮声到石城”:这里的“石城”指的是南京,因为南京有石头城之称,而“潮声”则传达了诗人感受到的自然声音。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孤独而又充满历史感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王士祯的《秦淮杂诗五首其四》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历史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