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漫风尘迫,豺狼满近偏。
厉如惊伯有,兴合望周宣。
北极光寒月,南江祲接天。
可怜逢水火,何处得高眠。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全诗意境开阔,格调苍凉。

“忽漫风尘迫”是说战火连绵不断,使人民生活陷入混乱,百姓流离失所。

“豺狼满近偏”写战祸蔓延,遍地烽火,到处是豺狼肆虐的景象。

“厉如惊伯有”写战乱之凶残,令人惊恐不安。

“兴合望周宣”是说在战乱中人们渴望和平安宁,企盼朝廷的明君出现,以解国难。

“北极光寒月,南江祲接天”写战乱中的凄苦景象。北方的天空冷清,南方的水被污染了,整个天空都变得阴暗。这是对当时战乱形势的一种概括和描述。

“可怜逢水火,何处得高眠”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使人民饱受煎熬,没有安身立命之所。

【答案】

即事(节选)

忽漫风尘迫,豺狼满偏近。

厉如惊伯有,兴合望周宣。

北极光寒月,南江祲接天。

可怜逢水火,何处得高眠。

赏析:

首联写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首句“忽”字写出了战乱来得突然,不可预防,而“漫”字则表现出战乱的广泛性、持续性。“豺狼满偏近”一句用《诗经》中“豺狼盈我园”的典故,形象地写出了战乱的惨状。

颔联从侧面描写战乱的残酷。“厉”字形容战争的凶猛,使人惊恐;“伯有”指春秋时宋国大夫华耦,这里借指战争。这两句写战争的惨状,让人触目心惊。

颈联写战乱中的凄苦景象。“北极”“南江”分别指北方的天空和南方的水。这两句是对当时的局势的一种概括和描述,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乱形势的关注和忧虑。

尾联写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可怜逢水火”,表达了人民的苦难和无奈。“处得高眠”则是说在这种战乱中,哪里能找到安静的地方休息呢?这既是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