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今何事,重来读父书。
凄凉存手泽,想象御篮舆。
榻上风仍古,窗前月复虚。
先灵时陟降,夙夜或开除。

赴梁溪塾先君子旧处也志感兼别儿守复守履二首 其一 (乙丑)

小子今何事,重来读父书。

凄凉存手泽,想象御篮舆。

榻上风仍古,窗前月复虚。

先灵时陟降,夙夜或开除。

注释:

  1. 乙丑:指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2. 小子:对儿子的谦称。
  3. 今何事:现在在做什么?
  4. 重来:再一次来到这里。
  5. 读父书:读着父亲留下的书。
  6. 凄凉存手泽:保存着父亲的遗容和遗物,感到凄凉。
  7. 想象御篮舆:想象父亲御车的场景。
  8. 榻上风仍古:榻上的空气仍然很古老。
  9. 窗前月复虚:窗外的月亮又变得空荡了。
  10. 先灵:对已故父亲的敬称。
  11. 时:时常,常常。
  12. 陟降:指升天或下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梁溪塾(即读书的地方)之前所作,表达的是诗人对于父亲的怀念之情。
    诗人表达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和目的,那就是“重来读父书”。这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定位,表明自己是来学习的,而不是来游玩或玩耍的。同时,这也体现了他对父亲的尊重和怀念,因为他知道他的父亲曾在这里读过书。
    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心情,那就是“凄凉存手泽,想象御篮舆”。这里的“凄凉”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他感受到了父亲留下的遗容和遗物给他带来的凄凉感。而“想象御篮舆”则是他对父亲曾经御车的场景的一种想象。这既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因为他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诗人描绘了自己的所见所闻,那就是“榻上风仍古,窗前月复虚”。这里的“榻上风仍古”是形容榻上的空气中充满了古老的气息,给人一种时光流转的感觉。而“窗前月复虚”则是指窗外的月亮又变得空荡了,这既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失落。这两个描写既增强了诗的氛围,也深化了诗人的情感。
    诗人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那就是“先灵时陟降,夙夜或开除”。这里的“先灵”是对已故父亲的敬称,表明他在诗人心中的地位非常高。而“时陟降”则是形容他的父亲常常在天空中升降,这既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怀念,也表达了他对父亲精神的敬仰。而“夙夜或开除”则是指无论白天黑夜,他都会想念着父亲,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情感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