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旧迹自萧梁,千载曾留翰墨香。
鹤驾争传王子晋,凤楼重赖蔡中郎。
骚人倡和时携屐,仙吏经营数举觞。
今日不堪频怅望,颓然四壁倚斜阳。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释、题目要求等进行具体分析。
本诗前两联写蔡邑侯的香山文选楼落成,诗人感念先贤,抒发感慨之词;后两联描写了作者在文选楼落成之际,与同游诸士饮酒赋诗的情景,流露出诗人的失落与惆怅之情。
“香山旧迹自萧梁,千载曾留翰墨香。”第一句中“香山”指香山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第二句中“萧梁”指萧纲,即梁武帝。这里借指唐人王勃、卢照邻等人的诗文。这两句是说,香山寺的遗迹从南朝梁开始就有了,千年以来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诗作(翰墨),一直散发着迷人的芬芳。这两句既点出香山寺历史久远,又暗示香山寺是文人聚集之地,因此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胜地。
“鹤驾争传王子晋,凤楼重赖蔡中郎。”第三、四句是说,有许多人争相传说仙人王子晋乘鹤飞升,香山寺的阁楼也因为蔡邕而名闻遐迩。这两句既写出了香山寺的文化底蕴,又表达了诗人对此的自豪。“鹤驾”,传说中仙人乘鹤飞行;“凤楼”,指凤凰楼,香山寺内建筑之一,相传为汉代所建。“争传”与“重赖”两个动词的使用,表现了诗人对香山寺文化的自豪。
“骚人倡和时携屐,仙吏经营数举觞。”第五句是说,当时一些诗人骚人在聚会时都带着木制的鞋来穿,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吟诗。这两句既交代了聚会的地点和活动的内容,也表现出诗人对这种聚会的喜爱。“倡和”,指唱和、应和,泛指宴饮时相互酬答、相互呼应的风气。“骚人”,指诗人,即诗人自己。第六句中“仙吏”指香山寺中的道士,“经营”指筹划。诗人在这里用“倡和”、“经营”等词,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文人雅集场景,表现出诗人对此的热爱。
“今日不堪频怅望,颓然四壁倚斜阳。”最后两句是说,如今我不禁频频惆怅遥望,只能依靠香山寺的四壁来消磨时光。这两句既是诗人对香山寺现状的感叹,也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悲凉。尾联借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句:“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无奈感慨。
【答案】
译文:
香山寺的遗迹自从南朝梁开始就有了,千年以来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的诗作(翰墨),一直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有许多人争相传说仙人王子晋乘鹤飞升,香山寺的阁楼也因为蔡邕而名闻遐迩。
当时一些诗人骚人在聚会时都带着木制的鞋来穿,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今天我只能依靠香山寺的四壁来消磨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咸通九年(868)秋九月至十月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时所作。首联起句“香山旧迹自萧梁”,言香山寺的遗迹自南朝梁开始就有了,这是诗人以史实开篇,点明香山寺的渊源久远;次句“千载曾留翰墨香”,言香山寺历经千载,留下无数文人墨客的诗作(翰墨)并散发着迷人香气,这是诗人通过概括性的语言,赞美香山寺悠久的历史及文化内涵。颔联“鹤驾争传王子晋”“凤楼重赖蔡中郎”,言有许多人争相传说仙人王子晋乘鹤飞升,香山寺的阁楼也因为蔡邕而名闻遐迩,这是诗人以神话传说的方式,赞美香山寺深厚的文化底蕴;末句“骚人倡和时携屐” “仙吏经营数举觞”,是说当时一些诗人骚人在聚会时都带着木制的鞋来穿,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吟诗。这两句既交代了聚会的地点和活动的内容,也表现出诗人对这种聚会的喜爱;“倡和”、“经营”等词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文人雅集场景,表现出诗人对此的热爱。颈联“骚人倡和时携屐” “仙吏经营数举觞”,言骚人们聚会时都喜欢携带木屐(一种用于行走的鞋子)参加,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吟诗。这两句既是对上文聚会内容的补充说明,又是对上文聚会方式的具体描绘。“倡和”、“经营”等词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文人雅集场景,表现出诗人对此的喜爱。尾联“今日不堪频怅望,颓然四壁倚斜阳”,诗人由聚会时的欢乐转为聚会后的寂寞惆怅。“不堪”表明诗人对香山寺的失望与哀叹。“颓然”形容诗人失意潦倒的样子。“四壁”形容香山寺的空寂无物。“倚斜阳”是说诗人只能在香山寺的四面墙壁下靠着太阳慢慢消沉下去。这是诗人面对香山寺的现状发出的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