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千古似公无,莘野隆中迹竟符。
汉室昔难兴礼乐,孔门已得厕程朱。
心存正统何论魏,衅起东邻合罪吴。
天定孰能终难回,空留造化继三谟。
武侯
大名千古似公无,莘野隆中迹竟符。
汉室昔难兴礼乐,孔门已得厕程朱。
心存正统何论魏,衅起东邻合罪吴。
天定孰能终难回,空留造化继三谟。
诗句释义
- 大名千古似公无:诸葛亮的声名与地位如同历史上的楷模,无人能出其右。
- 莘野隆中迹竟符:诸葛亮在隆中草拟《隆中对》,其志向和智慧与地名“莘野”相吻合。
- 汉室昔难兴礼乐:汉朝时期,由于政治腐败和文化衰败,礼乐制度难以振兴。
- 孔门已得厕程朱:孔子的思想已经融入朱熹的心学之中,成为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 心存正统何论魏:虽然魏晋时期的混乱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但坚持正道是不变的追求。
- 衅起东邻合罪吴:孙权因夷陵之战失败而感到耻辱,最终导致了三国之间的冲突。
- 天定孰能终难回:上天注定了历史的走向,任何力量都难以改变这一结果。
- 空留造化继三谟:尽管历史变迁,但诸葛亮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念仍然被后世传颂。
译文及注释
武侯,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他的事迹和影响深远,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敬仰。诗中描绘了武侯庙内外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哀伤。同时,也反映了诸葛亮的政治抱负和道德情操。诗中的关键词“汉室”、“礼乐”、“正统”、“魏”、“东邻”都与诸葛亮的历史贡献有关,通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作的主旨。最后,诗人感叹历史的不可逆转,强调了诸葛亮的理想和道德价值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武侯庙内外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诗中的“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等句子,描绘了武侯庙的古朴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诸葛亮一生的志业早已随岁月而消逝。然而,正是这种壮志未酬的哀伤,使得武侯的形象更加鲜明和感人。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感受着诸葛亮的伟大情怀。此外,诗中的关键词“汉室”、“魏”“东邻”等,都紧密联系着诸葛亮的历史背景和身份地位,使得整个诗作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