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武祥
诗句释义与解析: 1. 细柳新蒲最动愁,书生常抱杞人忧。 - 解释: 细柳和新蒲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诗人却因忧虑而感到心烦。这里的“细柳”和“新蒲”可能是指一种草或树木,它们在春天生长迅速,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然而,诗人的心情却被这些景物所触动,产生了忧愁。这种心情可能是因为他对时局的担忧,或者是因为他个人的困境。 - 注释: 细柳,指杨柳;新蒲,泛指初生的植物。 - 赏析:
泰兴道中 依依杨柳拂春风,芳草斜阳一径通。 问路不欺知俗厚,款宾有礼识年丰。 连村树色千重翠,映水花枝雨面红。 如此溪山最佳处,剧怜行旅太匆匆。 【注释】 1. 依依:形容柳条柔弱细长的样子。 2. 拂:轻轻碰触。 3. 一径:一条小路。 4. 知俗厚:懂得民俗的淳朴。 5. 款宾:招待客人。 6. 连村:村庄相连。 7. 树色:树木的颜色。 8. 映水花枝:映在水面上花枝的倒影。 9.
张家渡 半璧残山可奈何,虞渊日挽鲁阳戈。 小朝莫挽偏安局,大节无惭正气歌。 曾读遗文钦凛烈,相传故里幸经过。 停舟渡口空怀古,呜咽滩声感恨多。 译文: 半壁江山残破令人无奈,虞渊日落,我挥舞着鲁阳的宝剑。 不要小看朝政偏安的局面,坚守大义,不愧为正气歌的传人。 我曾读过他的遗文,对他凛然正气表示敬仰,他也曾来过我的家乡。 我在渡口停船,望着江水,心中充满了古人的感慨和思念。
诗句解析: 1. 犹忆当年旷日持,河山恢复屡愆期。 - “犹忆”表示记忆犹新,“旷日持”可能是指长时间的坚持或努力。整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坚持不懈和收复失地的期待。 - “河山恢复”指的是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安全,“屡愆期”意味着这种情况多次未能实现。 2. 国无严谴官多怠,将不穷追寇易滋。 - “国无严谴”可能意味着国家没有严厉的惩罚,导致官员们工作不积极。 -
这首诗是辛酉首夏,诗人在述怀,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兴亡的感慨,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的同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云霓常自望元戎,凄绝嗷嗷泽畔鸿。 注释:诗人常常仰望天空,期待着能为国家出力的英雄,就像泽边孤独的大雁一样。 赏析:诗人用大雁比喻自己的理想,表达了他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因为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痛苦。 岂有城亡归劫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此题考核选择重要句子,赏析精彩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分析作答。 第一句“伶俜何处一枝安”,意为:漂泊在外,无依无靠,哪里才是我的归宿呢? 颔联“世乱却伤为客早,囊空但觉告人难”,意为:在动乱的年代里,我因离家出走而过早地成为异乡人;而囊中羞涩又使我难以向人倾诉。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战乱中的艰难处境
【注释】: 1. 辛酉首夏述怀五首:《新唐书。文苑传》载,李白“喜纵横术,非礼勿言”,常与贺知章、张旭、李云和僧怀素等游。又《唐才子传》称“李白好作神仙鬼怪之词,自号‘谪仙人’,故称太白。”本诗是诗人在江关(扬州)的初夏时节所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2. 江关:即江都,今江苏扬州市;萧瑟:形容风雨声凄厉。恨何如:感叹江都的形势险要,易受兵祸。 3. 避寇偏难:指避居江都,但仍然难以安居
大通镇 繁华的街道水西东,凭栏远眺感叹人生。 岁月如梭人已老,经历过浩劫更懂生活。 身陷战乱四处奔波,路途遥远步履艰难。 遥想高堂思念游子,岭上云层千叠盼望飞翔的大雁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 我们来解析诗句: 1. 芍药: - 芍药是中国古代常见的花卉,以其艳丽的颜色和芬芳的香气而闻名。在这首诗中,“芍药”可能是诗人用以比拟自己的一种比喻或象征。 2. 芳菲开尽总缤纷: - “芳菲”通常指草木繁盛、香气袭人的景象,这里指的是芍药花盛开时的美丽与繁茂。“开尽”可能意味着芍药花全部开放完毕。“缤纷”则形容芍药花瓣繁多且色彩斑斓。 3. 婪尾还欣殿众芬: -
【译文】 年来隐居在溪山中,柴门整天敞开着。 好梦被美梦打断了,就删除旧诗来补。 草木茂盛的荒径传来蟋蟀的鸣声,树叶落尽后的庭院里只有鸟儿在悠闲地坐着。 几度新降的霜冻让橘柚变得颜色暗淡,屋檐下秋天的景色已经变得斑驳。 【注释】 村居:乡村居住的生活。小隐:隐居于山林之中。 未碍:没有妨碍。柴门:用木头和泥土做成的门。竟日:整天。 睡美好将残梦续:好梦被美梦打断后,又重新续上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