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关萧瑟恨何如,避寇偏难更卜居。
得福转因亡塞马,馀殃尚恐及池鱼。
堪嗟人事多迁变,空望妖氛尽剿除。
太息莺花歌舞地,三吴回首尽成墟。

【注释】:

  1. 辛酉首夏述怀五首:《新唐书。文苑传》载,李白“喜纵横术,非礼勿言”,常与贺知章、张旭、李云和僧怀素等游。又《唐才子传》称“李白好作神仙鬼怪之词,自号‘谪仙人’,故称太白。”本诗是诗人在江关(扬州)的初夏时节所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2. 江关:即江都,今江苏扬州市;萧瑟:形容风雨声凄厉。恨何如:感叹江都的形势险要,易受兵祸。
  3. 避寇偏难:指避居江都,但仍然难以安居。
  4. 转因:反而因为。亡塞马:指逃难时马匹被夺。
  5. 馀殃:余波,比喻未尽的灾祸或影响。池鱼:喻指无辜的百姓。
  6. 堪嗟:值得惋惜。人事多迁变:世事多变。
  7. 空望:徒然期待。妖氛:指战争。尽剿除:彻底消灭。
  8. 太息:叹息。莺花:指春天美丽的景色。歌舞地:指歌舞娱乐的地方。三吴:古称江南地区为三吴,泛指长江下游及以南各地。回首:回望,指回顾往昔。成墟:变成废墟。
  9. 此诗以议论为主,夹杂抒情成分。开篇即点出“江关”这一具体地点,并抒发了“恨何如”,表现诗人对当时局势的不满。颔联“得福转因亡塞马,馀殃尚恐及池鱼”两句,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战争的残酷,也暗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颈联“堪嗟人事多迁变,空望妖氛尽剿除”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伤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人民和平生活的向往。尾联“太息莺花歌舞地,三吴回首尽成墟”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意境宏大,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