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杨柳拂春风,芳草斜阳一径通。
问路不欺知俗厚,款宾有礼识年丰。
连村树色千重翠,映水花枝雨面红。
如此溪山最佳处,剧怜行旅太匆匆。
泰兴道中
依依杨柳拂春风,芳草斜阳一径通。
问路不欺知俗厚,款宾有礼识年丰。
连村树色千重翠,映水花枝雨面红。
如此溪山最佳处,剧怜行旅太匆匆。
【注释】
- 依依:形容柳条柔弱细长的样子。
- 拂:轻轻碰触。
- 一径:一条小路。
- 知俗厚:懂得民俗的淳朴。
- 款宾:招待客人。
- 连村:村庄相连。
- 树色:树木的颜色。
- 映水花枝:映在水面上花枝的倒影。
- 雨面红:雨水打湿了红色花瓣。
- 剧怜:十分可惜、怜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表达诗人旅途中对美景留恋之情的佳作。诗人通过对泰兴道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深厚感情。
首两句“依依杨柳拂春风,芳草斜阳一径通。”通过描绘杨柳和芳草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宁静和谐。杨柳的依依多情、斜阳下的芳草一径延伸至远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地方。
第三句“问路不欺知俗厚,款宾有礼识年丰。”反映了诗人对于当地居民淳朴民风的欣赏。这里的“问路不欺”表明当地人热情好客,对待游客非常友好,不会因为游客不懂当地习俗而欺骗。而“款宾有礼”则说明当地人对客人非常尊重,体现了当地的礼仪文化。这些细节的描述使诗人对泰兴这个地方产生了深厚的好感。
第四句“连村树色千重翠,映水花枝雨面红。”进一步描绘了泰兴的自然美景。诗人用“千重翠”来形容树木的繁茂,用“雨面红”来表现花枝在雨水中的鲜艳色彩,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泰兴的自然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最后一句“如此溪山最佳处,剧怜行旅太匆匆。”则是诗人感慨自己未能更好地欣赏到泰兴的美好风景,并对其行旅匆匆感到惋惜。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错过美好时光的遗憾,又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珍惜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泰兴道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深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