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武祥
【注释】 1. 探梅:赏梅。约:约定。施立之:作者的朋友。 2. 夙有寻花约:早有赏花的约定。 3. 探梅到水滨:到水边去观赏梅花。 4. 正逢开一树:正当看到盛开的梅花时。 5. 不速到三人,句意:没有邀请就到了,所以没有等到三个人。不速:未经邀请而自来。 6. 老干初霏雪:树枝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霏:飘洒的样子。 7. 归途共带春: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带着春天的气息。 8. 几枝分赠去
【解析】 这是杜甫的一首七律。全诗八句,前四句写自己对从兄丧事的哀叹;后四句写自己对丧亲之痛的感慨。首联“扰攘干戈日”点明时局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颔联以历史典故为比,抒发了自己对亡兄的哀伤;颈联写自己身处异地他乡,远离家人的痛苦;尾联表达对亲人离世的悲痛和对自己年岁已高、生命垂危的无奈之感。 【答案】 ①扰攘:形容社会动荡不安。②只身:孤身一人。③邓攸:西晋人,博学多才,但因避祸而隐居,晚年无子
榕斋即事 小雨初收后,闲庭独立时。夜寒孤雁警,秋老一蛩知。涧曲泉流细,山深月到迟。垂檐多橘柚,风景淡相宜。 译文: 雨停后,我独自站在庭院中欣赏美景。夜晚的寒冷使孤雁惊醒,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到寂寞。小溪的水声细腻,山中的月亮升起得很慢。屋檐下有许多橘子和柚子树,景色宁静美好。 注释: 1. 榕斋即事:这是一首描述在院子里静坐欣赏自然景色的诗。 2. 小雨初收后:指雨刚刚停止的时候。 3.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游焦山”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圈出相关诗句,最后进行赏析。本诗前四句是写诗人到焦山游览,后四句是写在山上的所见所闻。第一联,诗人登上焦山,驻足停留了几天,他游览了焦山的名胜古迹;第二联,登上焦山后,他在山顶迷路了很远,远望山峰郁郁葱葱,山色青翠欲滴,仿佛压得船篷都低下了头;第三联,登上山顶后
【注释】: 漂摇:飘荡,不定。解脱:超脱尘世。沈屙:指大便,这里代指人。奚远适:到哪里去。黑劫:指战乱。愁难挽:指忧愁无法挽回。黄泉:阴间。人琴:人琴之音,指死者。遥叹逝:遥遥地叹息逝去的亲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堂兄从兄去世的悼念之作。首句写诗人听到堂兄去世的消息时的感受,感到无比悲伤;第二句写堂兄去世后,诗人再也找不到他了。第三、四句写堂兄去世的原因是乱世,而诗人却不得不远离家乡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或句子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以及诗句的含义。本题中需要对“归舟”“暮霞”“橹枝”“帆影”“近渚”“闲鹭”“荒陂”“晚蛙”和“二客”等意象进行分析。 (1) “十里烟波远”,点明舟行之远,“归”的意味更浓。 (2) “归来已暮霞”,写出了时间之快,也表明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底事入江海,翻教足胜游。 - 底事: 何事,什么原因。 - 入江海: 进入江河湖海。 - 翻教: 反而让……更加。 - 足胜游: 足够让人游玩。 - 译文: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进入了江河湖海之中?反而使得我的旅行更加愉快。 2. 潮声随月涌,云气挟山浮。 - 潮声: 指潮水的声音。 - 随月涌:
舟过鞋山数里忽南风大作回泊姑塘关 鹢首今真退,淹留又此关。 水连天作岸,风激浪成山。 岛屿苍茫外,帆樯出没间。 沙堤聊散步,羡煞白鸥闲。 注释: 1. 舟过鞋山数里忽南风大作回泊姑塘关:在经过鞋山(即鞋山矶)几里后,忽然遇到强劲的南风,于是船只掉头返回姑塘关(地名)。 2. 鹢首今真退,淹留又此关:指船只已经驶离了鞋山,却在这里停留不前。 3. 水连天作岸,风激浪成山:形容海浪汹涌澎湃,波涛如山
【注释】: 晓过峡江县:早晨过峡江县城。解缆:解开船缆,准备起航。趁清晓:趁着清晨的清新空气。南来第几程:从南边来的第几站。云低:云层低垂。藏塔影:隐藏在塔影之下。风急:风吹得急。乱滩声:滩上的水声杂乱。古树多欹岸:岸边有很多古老的树木。欹(yī):倾斜。青山半入城:青翠的山峦半截进入县城。梦回残月落,江上一帆轻:梦中醒来看到一轮残月已落下,江上只有一叶小舟在轻轻摇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和赏析: 登君山书院小憩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君山书院(位于四川成都)休息的情景。 独擅蓉城胜,登临万象呈 - 这里“独擅”表示独自享有,“蓉城”指代成都,“胜”即美景,“万象”指自然界的一切景象。整句话的意思是诗人独自享受着成都的美景。 远峰明夕照,高阁纳江声 - “远峰”指的是远处连绵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