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调元
宿借秋阁 夜树辨虚窗,月色犹在岭。 暗泉落寒滴,近竹摇碎影。 涎蜗四壁乾,露鹤一声警。 清话强僧陪,跋烛趣更秉。 藤榻初著膝,梦游恍屡省。 疥缀游客诗,古尘黯弗屏。 安得白社人,对案写清景。 峥嵘抱冬心,松雪皓耿耿。 破冻上霄梯,天地极清冷。 秋风日夜深,幽趣当续领。 注释: 1. 夜树:夜晚的树木 2. 辨:分辨 3. 虚窗:空荡荡的窗户 4. 岭:山岭或山峰 5. 暗泉:月光下流淌的水 6.
【注释】 松风石室:指松林间石砌的小屋。 滑磴盘硗确(qiáo zhuó):石阶曲折,石质坚硬粗糙。 清妙:清幽美妙。 野啬秋不花(xuē):野地里的庄稼,到了秋天没有结出果实。比喻人穷困潦倒,无所作为。 盘垡(fá):盘绕在地面上的土块。 窈窕:形容山势高远,景色优美。 虚檐(yán)入松风:空荡的屋檐下传来阵阵松涛声。 {口酋}然啸:形容风吹过松林发出的声音。 莓台:长满苔藓的小石台。
夕游虎跑 飕飗一径风,松泉竞清响。 盘沿渡石梁,面壑林扉敞。 日落山色浓,秋近节气爽。 寂静憩诸天,新凉纳方丈。 石亭甃澄泓,香台逼纬象。 竹几写微吟,匏尊得真赏。 幽树暝禽栖,空阶白月上。 客自爱清游,冲烟复孤往。 旧识庞眉僧,相送出灌莽。 意行欺猛虎,彭觥策铁杖。 注释:飕飗一径风,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松泉竞清响,形容山中的泉水声音清脆悦耳。盘沿渡石梁,形容石桥的栏杆像盘绕的水流一样
诗句释义与译文: 秋雨洗涤过众多草木,使得它们显得更加清澈。 湖水在空明中显现出湖面,堤岸上铺着一层白色的霜花。 渔船从渔湾中驶出,落叶随风飘摇,仿佛在潇湘之间徜徉。 傍晚的烟雾升起于村庄之中,流水绕过僧房,穿过廊道。 炎炎夏日终将过去,万物都有新陈代谢,物态怎能永远如初? 忽然间元蝉声声幽远,一丝清音传来,如同描绘了一曲凄美的商调。 华鲸数声催促黄昏降临,松梢上的夕阳渐渐消散。 冥搜亭上站立
【注释】 和:和诗。马君:指作者的朋友马君卿。西山:指今安徽歙县的黄山。蜡屐:用柏木做的鞋,因其轻便易行,故称。至竟:究竟。空言托:无稽之言。爽气:清风。天关:指天门。振:激扬。圆冰:指冰花。纤云:轻薄的云。此时:指此刻。峰头眠:形容人在山上静坐。泠梦:冷梦,即入定时的梦境。结冰雪:结为冰雪之身。清怨:凄清怨愤。猿、鹤:古代诗人常用猿、鹤等动物寄托哀愁和悲愤之情。藐姑神:指山神,这里泛指高山之神
【诗句注释】 初阳台遗址:初阳台是古代建筑,遗址在今天的某一个地方。 奋陟宝云山,山椒平如盖:奋力攀登到宝云山上,山顶平坦如同覆盖的盖子。 耕云种瑶草,数亩香晻霭:在山上耕种云朵种植瑶草,数亩地都被香草遮掩。 高台余废础,登临发深慨:高台上残留着废弃的基座,登上高处感到深深的感慨。 万象等浮沤,寅宾亦蓬艾:万物都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和荷叶一样,宾客也显得像蓬蒿和艾草一样卑微。 海底腾金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填写出诗句中的空缺部分。本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篇山水小品文。全篇以写景为主,通过“冷泉亭坐月”这一典型环境,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感。其中“泉月并作秋,妙境清入骨”一句,用拟人的手法,把泉水和月亮比作秋天,表现了泉、月的幽静。 【答案】 译文:泉水和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美妙的境界
【注释】 1. 乌龙庙:位于山脚下的一座古老庙宇。 2. 背江面山根:庙背靠着长江,面向着山根。 3. 古祠立森竦:古老的祠堂矗立在那里,显得格外威严挺拔。 4. 躨跜镌青珉:在庙前石阶上雕刻着青玉石。 5. 蓊蔚渲画栱:庙宇的建筑风格繁复,装饰华丽。 6. 灵宫翼青冥:庙宇高耸入云,仿佛是神灵的居所。 7. 形势压冈陇:这座庙宇地势险要,如同山岭上的堡垒。 8. 阴寒玉座秋,有严石础巩
晓次越州用青丘登蓬莱阁望云门秦望诸山韵 春山未肯晴,湿烟扬树杪。 船头散疏雨,江城初破晓。 层空坏重云,兀立塔势矫。 草芳雊雉多,水满浮鸥小。 东风气力劲,帆疾过飞鸟。 朝色暧千岩,奇秀当门绕。 镜光溢百里,一片青未了。 禊亭人语空,樵径仙踪杳。 在处作清游,孤鸿漾天表。 注释: 1. 青丘:古山名,在越州。2. 蓬莱阁: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3. 云:云气。4. 秦望诸山:秦望山
宿卧佛寺 马头见西山,侧想梯其麓。 秋岚澹容与,一道盘林谷。 散客游虚堂,不劳主僧肃。 鸭脚几片黄,鸦翻堕空曲。 偃然古先生,苔髻冷蛾绿。 感叹疲津梁,与伴白云宿。 巑岏雨后青,万象清心目。 还闻山窗幽,夕风戛丛竹。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佛寺中的生活情景。诗人以马头为视角,看到了西山的景色,并想象着攀登到山麓。接着,作者描述了山林中的秋岚、树木和溪流,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