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见先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逐句释义、译文、赏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万籁声喧山色深:形容山林中万籁齐鸣,声音嘈杂。万籁,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2. 山居静坐费沉吟:描述在山中的安静环境中,作者长时间地沉思或默想。费,花费;沉吟,深思。 3. 战秋竹作回天势:比喻在逆境中,作者如同战斗一样,努力扭转局面。战秋竹,象征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 4. 爱暖葵存向日心:表达对阳光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拟人手法赋予秋波以人的感情,生动地表现了秋波的娇媚动人。首句“才把春山两道舒”,是说秋波才从眼角舒展开来,就已映照出春天山峦的秀美,这两句是写秋波的特点,也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第二句“眼波又转映霞初”,是写秋波的动态,它随着诗人的目光转动着,映照着初升的太阳。第三句“独怜近日枯于井”,是写秋波的变化,由于秋天的到来,使往日清澈如水的秋波变得干涸了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天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和赏析: 1. 万叶阴成绿满梢,日长昼永线针抛。 - 注释:"万叶"指的是树叶茂盛,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阴"在这里指树荫,"成"表示已经形成了;"绿满"说明树木的颜色很绿;"梢"是指树的顶部;"日长"指的是阳光充足的日子延长;"昼永"则意味着白天的时间很长;"线针抛"形象地描述了光线透过树叶的缝隙射入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莫将时事日关怀”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事的淡然态度,不愿过多地关心和忧虑。 - 注释: “时事”指当下的事态或事件。 - 赏析: 诗人可能感受到外界的纷扰和压力,但选择保持距离,不被其影响心情,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 2. “伏枕呻吟卧小斋” - 描述了诗人在病痛中,长时间躺在床上的情景。 - 注释: “伏枕”即躺着,“呻吟”表示痛苦的喊叫。 - 赏析:
【注释】 铜壶漏:古代用铜制的壶,刻有记时间的刻度,壶内盛水,壶中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当壶内水量减少到一定量时(即壶的上缘与壶口平齐),就发出滴答声。半欹:一半倾斜。嘐嘐:形容声音嘈杂。报偏迟:指铜壶漏声,时间已过了很长时间。三更:夜深。勖:勉励。一剑知:以一剑之威,可以决胜负。秋草野桥霜印外:秋天的草地和野桥上的霜,都印在了天边。晓风茅店月斜时:清晨的风、茅店的月光都斜照过来。封事
【题观音画轴】 自来苦海不生波,醋海汪洋可奈何。 愿借慈航时一渡,免教风作打头多。 注释: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从未在苦难的海洋中找到过平息波浪的平静,即使置身于像醋一样浓烈、翻滚的苦难中,我也无可奈何。希望有一天能借用佛法的力量乘上慈悲的船渡过苦难,免得在狂风巨浪中被打得头破血流。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己身处苦难中的诗作。诗人通过比喻和设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在痛苦中挣扎、无助的情感。同时
《苑里八景诗·艨艟如蚁泊平沙》是清代诗人蔡见先的一首七言律诗,描述了苑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歌原文与译文:《苑里八景诗·艨艟如蚁泊平沙》的原文如下:“艨艟如蚁泊平沙,怪石崚嶒夹港汊。日写一排帆作字,风吹五色浪生花。鸭头高涌新潮至,鹢尾相衔夕照斜。”蔡见先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热闹的港湾之中。 - 诗句注释: -
【诗句解释】 1. 前村残月尚朦胧,路入茶田第几重。 - “前村”表示诗人所在的地方。 - “残月”指夜晚的月亮已经残缺不全。 - “尚朦胧”意味着残月还依稀可见,但并不完全。 - “路入茶田”说明诗人正在走进一片茶叶种植区。 - “第几重”表示诗人走过了好几个区域。 2. 叶露香黏纤指腻,花风凉袭小鬟松。 - “叶露香黏”形容叶子上露水湿润,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
注释:梁夫人因丈夫韩世忠被弹劾而写奏疏,她认为韩世忠不应因夫婿之议而受轻罪。韩世忠则回复她以九重天上的言语回答,表示他并没有沽名钓誉的意思。 赏析:这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梁夫人与韩世忠的对答,展现了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梁夫人因丈夫被弹劾而感到愤怒,她认为这是对她丈夫的一种侮辱,因此她决定写一份奏疏来反驳这一指控。韩世忠则在回复中表示,他并没有因为妻子的地位而受到任何影响
注释: 白菊:菊花。 转眼风霜三径深,白衣送酒是知音。 转眼间,岁月匆匆,风霜侵袭了这三条小径,而你却如同那白衣的诗人一般,送来了美酒,与我共享这份知音之情。 陶公老去头如雪,淡里交情说到今。 陶潜(陶渊明)晚年时头发已白,就像这秋天的白头。尽管岁月变迁,我们之间的友谊依然深厚,至今仍然牢不可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和陶渊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