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见先
【注释】苑:园林。年节:节日。竹枝词:一种民歌形式,内容多以描写妇女生活为主。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中月亮最圆最亮的一天。殊:不同寻常。尝新:指品尝新酒。美:胜过。良宵:美好的时光。忙煞:忙得厉害。痴儿女:天真的孩子们。牧豕(shǐ):放养猪群。槽(cáo)边:槽旁边。问椅姑:向老妪询问事情。 这首诗写的是中秋节夜晚,诗人在花园中赏月饮酒作诗,看到一群孩子们正在忙着吃月饼,而老人们在一边聊天
【注释】 苑里:指皇宫。年节:指节日,这里是指春节。竹枝词: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中有《竹枝词》,内容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鞭丝:古代的一种头饰,形如马尾。钗影:女子的一种发饰,形如簪子。 原上草:原野上的草地。招魂:招来亡灵。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宫中度过春节之后,回家祭祀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 “鞭丝钗影夕阳村”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句的赏析。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和赏析。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苑里年节竹枝词”是第一句,意思是说在京城里过年的时候,人们会唱着竹枝词。竹枝词是一种民歌,多用七言绝句形式,描写的是妇女们过节时的生活场景。“大开灯市月争明”,意思是京城里正月十五元宵节灯火辉煌,月光争艳,热闹非凡。“士女如云结队行”的意思是说士女如云,络绎不绝
注释:在院子里,每到节日时竹枝词就特别多。 米粽缠着续命丝,人们争先恐后地制作。 旧日的斗舟赛船,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回味。 家家户户都把艾草蒲草插满篱笆
诗句解析: 1. "鼕鼕声响报花知,上苑春和次第吹。" —— 描述了鼓声与花朵的互动,鼓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花儿在春风中次第开放。 2. "第一承恩随鼓转,沉香亭北海棠枝。" —— 表达了皇家对某些花朵的偏爱,这些花卉被特别照顾,象征着尊贵的地位。 3. "鼕鼕声鼓六宫知,绿瘦红肥尽弄姿。" —— 强调了鼓声在宫中的传播,使得所有花卉都在春天中展现出最美的姿态。 4. "独有江梅催不理
【注释】 1.苑里:宫廷里。 2.年节:过年。 3.竹枝词:竹枝,一种古乐,歌词以七字句为主;词指民歌。这里指民间流行的曲调,后泛称民歌。 4.头牙:祭祀的祭品。 5.膜拜:用头顶着。 6.福德爷:福禄神。 7.农祝丰年:农民祈求丰收。 8.商利市:商人祈求生意兴隆。 9.醉人扶过:醉了的人扶着路过的邻居回家。 【赏析】 《苑里年节竹枝词》。这是一首描写春节习俗的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歌舞场中最可人,昙花一刹坠红尘。 注释:在歌舞场所中最吸引人的美女,如同昙花般短暂地绽放后坠落尘埃。 2. 香魂应绕新城柳,化作黄鹂唤早春。 注释:她的香气仿佛围绕着新城的柳树,化为黄鹂鸟,唤醒了春天的气息。 3. 情丝缕缕渺难通,回首平康爪印鸿。 注释:我对她的情感如细微的情丝,难以传达;她回头望去,却留下了长长的爪印。 4. 夜半留髡思往事,阿谁消受米双弓。
【注释】 苑里:指宫廷。 席:织布机,这里泛指织布的妇女。 工:技艺高超。 十指纤纤:形容女子手指纤细柔美。 奉姑翁:侍奉公婆。 生男管向浮梁去:意思是生了男孩就让他当官或到外地做官。浮梁是唐高宗年号,此处用为代称。 管:不管,不问。 生女朝朝奉旨甘:意思是生了女孩就要让她当奴婢,伺候公婆。朝朝:每天,每日。 今日不完明日织:意思是说织不完明天再织。 君不见:您难道没有看见吗? 千条万缕
梅梦 自别逋仙梦已孤,横斜栏外倩谁扶。 春风无力低笼纸,一幅楼东晚睡图。 扶持冷梦属林逋,春去孤山一醒乎。 鹤自天涯人自老,可怜无夜不西湖。 十二雕栏属曲扶,珊珊梦入小山孤。 金铃声动霜禽下,春到罗浮醒到无。 注释: 1. 自别逋仙梦已孤:自从与林逋分别后,我的梦境也变得孤单了。 2. 横斜栏外倩谁扶:栏杆外谁来扶持我呢? 3. 春风无力低笼纸,一幅楼东晚睡图:春风无力地低垂着笼罩着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重平时积累,注意理解其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同时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此题要求考生结合注释和题目赏析诗歌,注意从诗中提炼要点,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黎明”“爆竹”写出了节日的气氛;“一礼亲朋相问讯”写出了人们的欢乐场面;“春觞定作几天忙”写出了人们忙碌的景象。最后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新春佳节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