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炼字等具体手法进行具体分析,同时注意要与注释提示相印证。本诗是一首闺怨词。开头两句描写室内情景;第三句写室外环境;最后两句写室外环境以及月色变化之快。“玉梅花底弹棋坐,容易斜曛。”这一句的意思是:在梅花盛开的夜晚,我在绣房中摆下围棋,斜晖洒满屋内,映照着她轻抚棋子的身影
【诗句释义】 在银光闪烁的水波上,柳树的影子斜斜地映着夕阳的余晖。鸡冠花飘落时,荷花像烟雾一般朦胧。 帘幕半掩着,我轻摆团扇以驱散暑气。用翠绿的扇子剪裁成双钗。凉爽的风轻轻吹来,单纱衣裙微微透出凉意。早晨试妆,美丽的玉佩发出微光。 【译文】 在银色池塘边上,水面荡漾着盈盈的光泽,浅浅地反射出红霞的余晖。柳树影子随风倾斜地映在水面上,一只鸡冠花从烟云中飘落,落在那片藕花盛开的池塘里。
【注释】 1.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 2. 瑶阶:玉石台阶。 3. 香兰瘦:香气袭人的兰花因露水而显得更加瘦弱。 4. 闲凭回廊:空闲地靠在走廊上。 5. 秋更:古代一种计时方法,以一夜分为五更。 6. 晓挂西南月:清晨挂在西南天空的月亮。 7. 疏影横窗:稀疏的影子横在窗户上。 8. 潇湘:湖南别称,这里泛指南方。 9. 小梦随风度画廊:梦中的小景随微风穿行于画廊间。 【赏析】
诗句:夜凉璧月园珠露,帘卷玲珑。可耐东风。吹落灯花黯淡红。 译文: 在清凉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洒落在庭院中,珍珠般的露水晶莹剔透。轻轻掀起了绣有花纹的窗帘,发现春日里的灯光已经暗淡失色。 赏析: 此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静谧的庭院景象。诗中的“夜凉”和“璧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园珠露”则增添了一种自然之美。“帘卷玲珑”暗示着室内外景色的对比
【解析】 “采桑子·闺晓”,词牌名,又名《生查子》《蚕妇吟》《采桑子慢》。双调,七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上阕起二句写闺房中的春晓景色。下三句写女主人公的慵倦。结三句以菱花镜作喻,点出题意。过片两句写女主人公起床梳妆。末三句写女主人公与情人相会的情景。下阕写女主人公与情人相会后的心情。 【答案】 ①半房花影红窗晓:一半的房间里映着窗外红花的影子,天刚破晓,红窗微明。 ②日色堪嫌
采桑子·七贤度关,仿荆浩 终古函关开掩处,那见人间。只有云还。一罅浮天万雪攒。 眉山画士图贤七,衣马盘姗。意态萧寒。可信犹龙是等闲。 注释: 1. 终古函关开掩处,那见人间: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函谷关的关口始终关闭着,人们无法看到其中的景象。这里的“那”是疑问词,表示对古代情况的疑惑。 2. 只有云还:意思是说,只有天空中的白云在继续飘荡。 3. 一罅浮天万雪攒:意思是说,天空中只有一道缝隙
【解析】 此词上阕写离别之苦,下阕写对月共眠之乐。全词抒发了作者对爱人的怀念和思念之情。 生来只惯伤离别(“只”字是强调语气)——生来就习惯了离别的痛苦。(生:活;惯:习惯;伤:伤害;离别:离别的痛苦) 相望相怜(“相:互相;望:看;怜:怜爱;天:天空;都:都在一起;圆:完满、团圆)(相:互相) 悔向人天种业缘(“悔:后悔;人天:人世间;种:种植;业:缘分,姻缘;缘:缘分、姻缘)
【注释】 西风:秋风。相思泪:指离愁别恨的眼泪。孤篷:指孤独地漂泊着的船篷。天末:天边;塞上:塞外。归鸿:归雁。极望:极目远望。伤心处:令人伤心的地方。衾(qīn)透寒风:被子因为冷风吹透了。夜永:指夜深了。霜钟:即霜钟,指深夜的钟声。百感:许多感受。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起句“采桑子”,词牌名。本调以《鹊桥仙》为正体,双调五十五字
【注释】 采桑子 秋风一夜摇霜碧,人在平林。目极高岑。远树重重万里心。 遥天雁字知何意,飞过遗音。欲问还沈。闲事闲愁恁不禁。 赏析: 《采桑子》为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此词上片写秋色和登高所见;下片写雁声与离情,全词意境高峻,感情凄婉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步步娇令”。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多写离别相思之情。此词上阕写因秋风而病怯登楼,下阕写欢悰别后的相思之情。痴萍:指情人或恋人的情意绵绵。天尽头:即天涯,形容距离遥远。争道:哪能说得通。 【赏析】 《采桑子》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作品,其内容多写离愁别恨、相思之情,语言通俗流畅,感情真挚自然。此词以“秋风”为题,借秋风无力吹起病怯之人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