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曾
【注释】 素衣:白色的衣裳。凝望:凝视。化缁(zī)尘:变作尘埃。举目新亭:抬头看到新亭。一怆神:十分悲痛。秋燕、秦逐客:指西晋张翰,他曾在洛阳做官。后来辞官归家,见秋风萧瑟,想到故乡的鲈鱼脍(kuài),便弃车而去,飘然东归。寒花:寒菊。楚遗民:春秋战国时楚国被灭后,屈原投江而死,他的诗中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名句。后人用“楚遗民”来比喻亡国之臣或遗民。唾壶:酒器。如意敲残剩角巾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莺声蕴藉百劳忙,取次春愁到草堂: - “莺声”指春天里黄莺的鸣叫声。 - “蕴藉”意为含蓄、内敛。 - “百劳”通常指忙碌的各种事务,“百”在这里是夸张的说法,表示繁多或众多。 - “春愁”是指因春天而引起的忧愁或思念之情。 - “取次”意为随意或不拘形式地。 - “草堂”指的是简陋的住所或小屋。 2. 闲按贝多翻字古,偶烧波律发炉香: -
【译文】 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柳巷泉声朝雨后,竹溪花影午风前。 懒怠多,倦怠去与牛角相抗衡;笨拙,用拂尘扇动却像摇羽毛扇一样无力。 努力欣赏春天的美好心情,不要因为一些闲事而忧虑。 【注释】 (1)蜂狂蝶乱:形容繁花盛开、春光明媚的景象。 (2)强:勉强。 (3)幽怀:深藏的情怀。怜:爱惜。 (4)柳巷:指柳树下的小街巷。泉声:指流水潺潺的声音。 (5)竹溪:指竹林旁的溪流。花影
悲秋 卷然双鬓感秋蓬,十四年来昔梦中。 放鹤亭南寻处士,操蛇山北笑愚公。 新愁汴水烟花绿,旧恨樊楼灯火红。 苦爱青州从事好,醉乡端合老无功。 注释: 1. 悲秋:感慨秋季的到来。 2. 卷然双鬓感秋:形容人因秋天的来临而感到岁月的无情和衰老。 3. 十四年来昔梦中:指过去的十四年里,自己一直在梦境中度过,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4. 放鹤亭南寻处士:在放鹤亭南寻找隐士,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春闲居十首·效天随体》,全诗如下: 迭迭云根次第埋,披烟抹雨似层崖。 槛边折竹低妨帽,坡上荒莎软称鞋。 贝叶抛香催小劫,肉芝作鲊助清斋。 幽栖恰比天随子,看月常为诗思差。 注释: - 叠迭云根次第埋:形容云朵像层层叠加的山峦一样堆积在天空中。 - 披烟抹雨似层崖:形容云朵飘散在空气中,像是一层层的山崖。 - 槛边折竹低妨帽:形容竹枝弯曲到栏杆边遮挡帽子。 -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早春闲居十首效天随体》。下面逐句翻译并注释: 第一句:画轴书签已满函,东阳病客瘦岩岩 - 画轴/书签:指书画卷轴和书信。"画轴"可能意味着家中有大量画作供人欣赏,而"书签"则可能是记录下了许多书信。 - 东阳:地名。 - 病客瘦岩岩:形容自己因疾病而身体消瘦。 第二句:棋图却共闲人算,酒库从教老鹤监 - 棋图:可能是指与朋友或客人对弈的棋盘
秋夜宿破山寺绝句 【注释】空庭:庭院。白:洁白。树阴:树木的阴影。巉岩:险峻陡峭。似:像。钵罗:梵语,意为“石山”,这里指山石。莫取:不要拿走。琉璃笼眼界:用琉璃(即玻璃)为眼睛罩上。举头:抬头。争忍见山河:怎能忍受看到山河的美景。 【赏析】这首诗写在秋夜中诗人在破山寺的所见所感。首二句写景,描写了秋夜里空庭月明,树影婆娑的景象以及峭壁山石之险。后二句是抒情
蒲团禅榻静相依,庄蝶时琴蕙幌飞。 追记昔游悲向秀,留连佳景羡王晞。 冥心坐石茶烟细,醉眼抄书字画肥。 休怪垂头多怅恨,频年寥落卧牛衣。 注释: 1. 蒲团禅榻静相依:蒲团,用蒲草编制的坐垫;禅榻,指僧人用的卧榻。蒲团禅榻,意即僧床。静相依,安静而和谐地相处。 2. 庄蝶时琴蕙幌飞:庄蝶,形容蝴蝶飞舞的姿态;时琴,指偶尔弹的琴声;蕙幌,用蕙花装饰的窗帘。 3. 追记昔游悲向秀:追记,回忆;昔游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试题考核考生理解和运用古诗的能力,命题偏爱社科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试题一般需要考生对诗歌进行综合把握、赏析。答题时既要注意抓住诗歌的主要内容,又要特别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更要关注诗歌的手法特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切不可只谈形式而不谈内涵。解答此诗鉴赏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 1.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闲居之作
早春闲居十首效天随体 1. 独向桥边立晚风,披襟无意赋雌雄。 【注释】:独自站在桥边,感受晚风拂面,无心去描绘世间的繁华与凋零。 2. 暖梳石发移茶具,冷汲云牙洗钓筒。 【注释】:温暖的阳光照射在石头上,我拿起梳子梳理着,顺手将茶具也拿了起来;寒冷的天气里,我从井中汲取水,准备用来清洗鱼竿。 3. 蠖曲未能忘得失,龟焦强欲问穷通。 【注释】:蠖虫弯曲的身体让我难以忘记人生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