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曾
辛亥年岁末杂诗二十首 岁月匆匆,人的生存之计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违背了自然法则。 我当初在野外邂逅一位隐居者,事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山野中的客人肯定会怜惜那些辛勤耕田、养马的人, 山上的妻儿可能会谈论着卧牛衣的艰辛。 窗棱边依稀记得蒲庐的影子很长, 屋檐缝隙里遥望凫乙鸟飞翔。 有人竟会说我口是心非,食言肥(指贪财)。 注释: 1. 辛亥:指农历辛亥年,即清代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
注释: 廿年朋好尽凋零,宿素思君是典型。 风暗瓦灯余半壁,尘埋书鹿弃空庭。 岭边鹤怨山人帐,槛外猿啼处士星。 只有吟魂消不得,夜台无伴恨冥冥。 赏析: 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所作的一组诗歌,描绘了他在末世的孤寂与哀叹。其中“廿年朋好尽凋零,宿素思君是典型”两句,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过去友谊的怀念。"廿年朋好尽凋零"指的是与他一起度过二十多年时光的旧友已经一个个离去
辛亥岁暮,诗人在寒冬中作诗以自慰。其作品《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展现了他独特的感受和心境。接下来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首句解析: - “荻床芦壁忍寒过”,描述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忍受着严寒的煎熬,使用“忍”字表达了对寒冷的强烈感受。 - “又向僧寮战睡魔”,表明了诗人不仅自己忍受寒冷,还在僧人的住所中与困倦作斗争以保持清醒。 2. 次句解析: - “信信自怜残客况”,通过“自怜”二字
【注释】 辛亥岁暮:指辛亥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岁暮。杂诗:即五古小诗,是律诗的一种体裁。二十首:二十首小诗。 飞腾:飞扬、盘旋。 蒜发:比喻白发。斗霜华:形容鬓如霜雪之白。 罨头:遮盖头部。栖瓶雀:栖息在瓶中的小鸟。 遮尾:比喻掩蔽尾巴。赴壑蛇:指伏身入地的蛇。 点砌:指落花。摇窗瘦竹:指摇曳生姿的竹子。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辛亥年岁末时所作,共二十首,每句都以四字构成,风格平易自然
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 不曾识字不曾忧,墐户何须问远谋。 三寸帻憎王莽屋,七升衣傲晏婴裘。 胶牙饧冷愁冰齿,婪尾杯深怕转头。 安稳吾年生意足,鼎钟无分漫悠悠。 注释: - 不曾识字不曾忧:没有受过教育,自然也就不会感到忧愁。 - 墐户何须问远谋:紧闭的窗户无需考虑外面的事务和谋划。 - 三寸帻憎王莽屋:古代的一种头巾,三寸宽,王莽时期曾流行过(王莽篡汉)
【注释】 辛亥:即清咸丰十年(1860年)。岁暮:一年的终了。杂诗:五律、七律等诗的通称。二十首:指二十首七绝诗。冰霜执手忆前期,沟水东头旧别离。 执手:握手。期:约定的日子。沟水:指黄河。唐人常以“沟水”指代黄河,因为黄河有二源,北流称为“河”,南流称为“洛”。这里指黄河的东边。 戴笠相看循短发,停骖交语挽长眉。 戴笠:指戴帽子。相看:互相观看。循:顺从。短发:形容头发稀少,多指老年人。停骖
辛亥岁暮杂诗二十首 伤心重过好池台,满地斜阳鸟雀哀。 九锡不封交让树,瓣香独祭返魂梅。 丹梯自傍长廊转,青琐仍通别馆开。 犹记年时残酒醒,笙箫飞出隔墙来。 注释: 1. 伤心重过好池台:心中充满了悲伤,再次路过曾经的美好场所。 2. 九锡不封交让树:九锡指的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九种礼遇,这里指代的是功臣。不封是因为功臣已逝,无法接受这些荣耀。 3. 瓣香独祭返魂梅
诗句解析与翻译: 1. 谁家鵩鸟上承尘,禅版秋灯寄此身。 - 注释: 鵩鸟(即黄雀或斑鸠),古代传说中指代隐者。“承尘”是古代壁画或屏风上常见的装饰,用于遮挡灰尘。这里的“禅版”可能指的是修行或静修的场所,而秋灯则是在秋天点起的灯笼。诗人通过“谁家鵩鸟上承尘”表达了自己如同隐居者一般,远离尘嚣;“禅版秋灯寄此身”,则表示以修行的心态寄托自己的生命。 2. 点鬼场中翻火劫,寻橦影外转风轮。 -
【注】梦华:指唐玄宗,唐明皇。参黄奶:指唐代女道士黄冠。剧孟家:汉剧演员傅喜家。 秋日杂怀八首 野史亭边录梦华,训乌叫处即天涯。 素心结友参黄奶,白眼看人起黑花。 剩水茫茫供击楫,残山点点付吹茄。 酒阑夜半情怀恶,腰刃还过剧孟家。 注释: 秋日杂怀八首:秋天的思绪杂记八首。 野史亭边录梦华:在郊外的亭子旁记录唐明皇的梦境。 训乌叫处即天涯:教乌鸦叫的地方,就是天边。 素心结友参黄奶
诗句输出: 席门 板阁 昼 凄凄,阮籍 悲 时 路已迷。 译文输出: 在席门板阁中度过漫长的白天,我深感凄凉。阮籍悲伤于时光流逝,道路迷茫。他感叹当年的英雄如今何在,今日之我自愧不如。 注释输出: - “席门”和“板阁”可能指的是古代官员的住所,这里可能是钱曾的居所。 - “昼凄凄”表达了钱曾在白天也感到孤独寂寞的情绪。 - “阮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