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之
横路林少皋挽词 十年骑马画桥归,长记朱楼傍水湄。 今日悲吟想君屋,一如骑马十年时。 诗句解析 1. 十年骑马画桥归: - “十年”表达了时间的长久,暗示着与林少皋的友情或合作关系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 “骑马”可能象征了某种行动或旅行,暗示两人之间可能有过共同的经历或目标的追求。 - “画桥”可能指的是一个美丽的桥梁,也可能是比喻为艺术或文化的交汇点。 - “归”字则传达了一种归来
曹廷辅的挽词《里巷相闻长者声,春风更有女萝情。殷勤为作愁肠曲,白日西颓月又生。》展现了宋代诗人林亦之对长者深沉的敬意以及春天的美好。以下是基于原文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篇原文与翻译 - 原文: 里巷相闻长者声,春风更有女萝情。 殷勤为作愁肠曲,白日西颓月又生。 - 译文: 在小巷里,我听到了长者的脚步声。 春风中,我感受到了女萝花的柔情。 我怀着深深的敬意,为这忧愁的心谱写了一曲。
诗句原文为“马上姿容河朔风,吁嗟不见夕阳红。长江自小为邻舍,昨日归来无此翁。”下面将对该诗进行逐句释义: - “马上姿容河朔风”中的“姿容”指的是仪容和容貌,而“河朔”是指黄河北部地区,即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提举公美的仪容风采就像北方的狂风一样,充满了豪迈和不羁。 - “吁嗟不见夕阳红”中的“吁嗟”是一种感叹词,表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惋惜之情
郑唐仲挽词的原文如下: 三闾未死已招魂,却是狂夫不要论。 谁肯将身缘问道,十年卧病菊花村。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释义和分析: 1. 三闾未死已招魂:这句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即使他已经去世,但人们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如招魂)来纪念他。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政治理想而闻名,他的诗歌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被后人广泛传颂。 2. 却是狂夫不要论
【注释】 卢助教质夫:指卢简求,唐人,字助道,范阳人。曾任中书舍人、集贤学士等职。 山中香火今谁在:意谓山上的烧香祭祀活动现在还有谁在主持呢? 那听残春薤(xiè)曲新:意思是听不到春天的祭祀乐声。薤,一种野菜,也可食。 第一伤心惟此老:意谓这最使人伤心的事莫过于这个老人了。 父时诸客已无人:意谓从前父亲在世时有许多宾客。 【赏析】 《卢助教质夫挽词二首》是诗人悼念亡友卢助道而作的组诗。 第一首
诗句原文: 毗耶钞轴五千卷,净几焚香心自闲。 蜡烛烧残春梦断,逢逢哀鼓吊空山。 注释与翻译: - 毗耶钞轴:指的是佛教经典书籍。 - 五千卷:形容数量之多。 - 净几焚香:形容环境清静,心灵得到净化。 - 心自闲:内心平静无杂念。 - 蜡烛烧残春梦断:蜡烛燃烧殆尽,如同春天的梦境已经破灭。 - 逢逢哀鼓:不断敲打的哀伤鼓声。 - 吊空山:在空旷的山中哀悼。 赏析:
以下是对曹不占挽词二首其二的逐句释义: 有时街上断行人,犹见敲门访子云。 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场景,街上的行人很少,甚至看不到一个人,但是仍然有人敲门,这个人是去拜访“子云”。这里的“子云”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人物或者事物。 一种伤心向谁语,夜阑灯火只思君。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孤独。他不知道该向谁说他的心事,只能独自面对夜晚的灯火和思念之人
注释:在讲学的过程中,不直接著书立说,而是传授给学生心学。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老师教学方式的诗,表达了老师注重心学的教学理念,不直接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卢氏母挽词二首其一 诗句释义与赏析 - 为语歌铃过野田:在这里,“为语歌铃”形容女子欢快地唱着歌,“过野田”则可能是指女子在田间劳作或漫步。整体来说,这句话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场景。 - 不须泪眼更悬悬:此句表达了一种无需忧虑的情感。“泪眼”暗示悲伤或忧愁,而“不须”则表示不需要,强调了一种超脱或释然的情绪。 - 人间催促如风叶
以下是对《小练林承事挽词二首·其二》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 “生前莫问刘郎浦”:指在人活着的时候,不要去询问关于逝去之人的事情,因为这是他们的秘密。 - “死后还看孟母邻”:指在人死后,仍然可以看到与他们生活过的邻居或地方,因为人们常常怀念过去的生活。 - “遥想刍灵穿海出”:指的是在想象中,看到人们在海边祭祀死者的场景,而这种场景通常伴随着悲伤和哀愁。 - “浪头如屋自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