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桂
春日即事 羲驭舒徐日正迟,园林已觉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无准,燕怯轻寒不耐飞。 注释: 羲驭:指皇帝的车驾。 舒徐:舒缓从容的样子。 园林:指园林里的景致。 已觉:已经感觉到了。 杏花稀:杏花凋落得稀少。 半晴半雨:一会儿天晴,一会儿下雨。 燕怯:燕子因害怕而感到胆怯。 轻寒不耐飞:燕子在轻寒中飞行时感到寒冷,不愿意飞行。 赏析: 《春日即事》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和感受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
【注释】 春光:春景。吴头:长江之北,今江苏、浙江一带为吴地,即吴头。水碧琉璃拍岸流:形容江水碧绿清澈,如琉璃般晶莹剔透,拍打着岸边的石头。 桃叶渡:相传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离开越国到吴国时路过会稽山,登上山顶眺望,看见一位女子在树下浣纱,便将衣服赠与女子,自己乘舟离去。后来他改名为“范蠡”,成为富商巨贾。后人以“桃叶”代指女子。此处泛指情人。 【赏析】 《春日即事》,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
【注释】 1、垂虹:古桥名,在松江。 2、幸然得与僧人熟:幸好和一位和尚很熟悉。 3、借得终宵客位眠:借用和尚的床铺,可以睡一个通宵。 【赏析】 这首七绝,写诗人在中秋之夜,因雨误期,而得以在松江塔下留宿,并有一段意外的邂逅。 首句“到得垂虹迫暮烟”,是说诗人来到垂虹亭,正值傍晚,只见烟雨蒙蒙,天色昏暗。“垂虹”为亭名。“迫”字,写出雨势之大,使天幕低垂下来,笼罩着整个江南地区
注释: 今朝社日寒犹力,燕子还寻五柳家。 宰肉不沾吾分薄,强斟聋酒度年华。 注释: 今日是社日,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依然坚持锻炼;燕子还在找它们的巢穴,我则回到家乡。 宰杀的肉没有沾到我的身上,我尽力地喝酒,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通过诗人与燕子、家人的互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首句“今朝社日寒犹力”,诗人以“社日”为题
寓京二首 车马滔滔厌软红,湖边秋意属西风。 木犀初放荷花老,买个船儿学钓翁。 注释 - 车马滔滔:形容车马繁忙,道路拥挤的景象。 - 软红:这里指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 - 木犀:桂花的别称,秋天盛开。 - 荷花老:荷花在秋天成熟。 - 买船儿:比喻为了追求某种理想或情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京城生活的压力和厌倦感,以及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对车马、城市生活
春日即事 春天到来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庭院里阳光明媚又安静。 客居他乡的我受不了绵绵细雨,它搅得我思念家乡的心情越发强烈。 注释: 1. 春入侯家:春天的到来,使得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碌起来。侯家,泛指贵族、富贵人家。 2. 庭前:庭院前的空地。 3. 日长:阳光明媚。 4. 沉沉:安静。 5. 丝雨:像细丝一样密密的小雨。 6. 思家:思念家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园林绿暗又红稀,蜀鸟啼山笋蕨肥。 - 这句诗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其中“园林绿暗”指的是园林中的树木已经发芽,颜色由绿色逐渐转为暗绿,暗示春天的到来。而“又红稀”则可能是指花朵的绽放,红色的花朵显得稀疏,但整体上仍然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蜀鸟啼山笋蕨肥”则描绘了蜀地特有的鸟类——如竹鸡等,它们在春天的山野中欢快地鸣叫,同时山里的竹笋和蕨菜也长得肥美可口。 2.
【注释】 东君:春神,春风。一雨:一场春雨。才:刚刚。客舍:旅舍、旅馆。檐头花:屋檐上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旅途中作的。上阕写春景,下阕写惜花。全词写意清新,饶有情致。 “东君无处不繁华”,首句点题,即以东风为春之神,说到处都开满了鲜花。“无处不繁华”一句是说春光满地,百花竞发,到处都是春色盎然的景象。“东君”、“无处不”二词,既表明了春天的来临和大地回春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此题考查了诗歌的鉴赏。解答本题时需结合全诗内容来理解诗意、分析情感、把握形象特点,然后进行赏析。 “青青结子在梅梢”,春归了,梅花枝头上已经结了青果子;“方见”,刚刚看见。 “方见春来夏已交”,刚看见春天来了,夏天就到了;“双燕子”,指一对燕子,燕子双双飞来,是春天的象征
注释:在偏僻的渔溪边吟诗,这种诗意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明白。自古以来,贫瘠的岛郊穷困之极,但当诗歌遇到贫困的时候才会显得奇特、不平凡。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的独特理解与追求。他认为,只有在贫穷和困苦的环境中,诗歌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升华。因此,他选择在偏僻的渔溪边吟诗,以表达他对这种独特环境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也强调了只有真正懂得诗歌的人才能体会到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渔溪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