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薄薄轻轻寒露雨,微微飒飒早秋风。 - 薄薄轻轻:形容露水很轻、露珠很薄,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 寒露雨:寒露是指深秋时节的雨水,此时天气渐凉,露水增多。 - 微微飒飒:形容微风拂过的声音,飒飒表示风声。 - 早秋风:早晨的风,通常带有凉爽的气息。 2. 小舟办了松江去,占取三高作钓翁。 - 小舟办了松江去:指乘坐小船前往松江。松江是一个地名,位于今上海附近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偶成的释义:偶然写成的作品。 吹来一叶报秋知,玉露金风正及时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阵风吹来,带来了秋天的消息,那就是叶子的飘落,这是秋天的特点之一。这里的“秋风”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的感受。而“玉露”和“金风”则分别代表了秋天的两个特点:玉露指的是清晨的露水
《寓京二首》是宋朝俞桂的作品。俞桂生活在北宋末年,是一位著名的词人。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曾官至户部员外郎、集贤殿修撰等职。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等原因,他最终被贬谪至岭南。在这段艰难时期,他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词,其中《寓京二首》就是其中的佳作之一。接下来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句释义与分析: - “一官濩落笑如初”:这里“一官”指的是官职,“濩落”意味着职位的失落
【注释】 芙蓉:荷花的别名。 桂香浮:桂花飘散着香气。 落日西风雁过楼:夕阳西下,秋风萧瑟,大雁南飞过高楼。 十分秋是十分愁:十分的秋天是那么令人愁苦。十分,极也。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晚秋时节,独自在空阶上独坐时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芙蓉未拆”中的“芙蓉”即荷花。荷花未开放,自然也就不结果实,所以用“未拆”二字形容。而此时已是深秋时节,故说“桂香浮”
【注释】 即事:写眼前所见到的景象。暑赫(hè):炎热逼人。练襟:汗渍浸透的衣袖。倩谁:请谁,请谁来。唤得:唤来。一天秋:指秋天。无人共订吟边句:没有同你一起商榷吟咏诗句的人。独有:只有。蝉声:知了叫声。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作者独自坐在树荫下,看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叫唤,感到一阵烦闷与无聊,于是便想写一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感受。然而,由于没有人陪伴,也没有人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
注释: 习气于诗却未除,尽教人笑治生疏。 意思是说我的诗学还没有完全清除我自己的不良习惯,这使我常被人笑话为“只会吟诗不会生活”。 功夫若到穷吟地,虽是居贫富不如。 意思是说只要我的功夫到了极点,即使我现在贫困潦倒也没有比谁更不如的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他自己诗歌创作的反思与总结。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表达了他对自己诗歌创作的看法。他认为自己的诗歌虽然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注释:平湖上的风景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船夫在烟波浩渺中往来穿梭。旧时玄真子隐居的地方已经找不到了,但是西山却常常能看到鹭鸶飞过。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平湖的美丽景色和渔舟的行踪,以及作者对玄真子的怀念之情。平湖水面广阔,风景如画,船夫在其中往来穿梭,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玄真子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他在西山所见鹭鸶飞翔的惊喜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
【注释】 丙午: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农历七月七日。七夕,即农历七月初七夜,相传牛郎织女相会之时,人们于此时进行乞巧活动。 客中:指在外地作客之人。人知:人皆知晓。 钟声约束:形容时间紧迫,如钟声催促一般。 挑灯来看菊潭诗:挑亮灯来观看“菊潭”的诗句。 【译文】 丙午年七夕节过后的一个晚上到达松江塔下 客居他乡情况少人知晓,正值钟声约束时。 清静坐定更没有人可以共语
注释:春风吹落了杨花,春天的事务已经结束。小池里新长的绿色,被细雨添上了几道痕迹。养蚕的时候寒气还在,村落的人家大多都关着门。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前两句写春风吹落了杨花,春天的事务已经结束,小池里的绿色被雨水添上了痕迹。后两句写养蚕的季节寒气还残留在村庄,而村落的人家大多都关闭了门。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注释版: 小雨刚停,夕阳已斜,酒旗随风飘扬。江头美景点缀着秋季的景色,一半是芦花,一半是蓼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秋景的小诗。首句“小雨才收日已斜”,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暗示出时间是在秋天。第二句“酒旗插处两三家”,描绘了江边酒馆的情景。第三句“江头妆点秋来景”,写出了江边的景色与秋天的联系。最后一句“半是芦花半蓼花”,描绘了江边的芦花和蓼花的美丽景象。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