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桂
次下竺僧韵 朝市软红尘,山林气味深。 放怀随野鹤,过耳任春禽。 石涧鸣泉玉,松钗坠日阴。 隐居无个事,存养读书心。 注释: 1. 朝市软红尘:形容城市中的尘土被软红的晨光所映照,显得格外的柔软和美丽。 2. 山林气味深:形容山林间的氛围和气息,充满了深厚的自然之美。 3. 放怀随野鹤:形容心情开朗,如同野鹤一样自由自在。 4. 过耳任春禽:形容对周围的自然之声,如春禽的叫声,听之任之
【注释】 冷泉亭:在浙江绍兴市,是著名的赏梅胜地。 侵云岭:指山峦重叠,云雾缭绕。 亭高路恰平:亭子建得高,路上的台阶正好与亭子的高度相平。 池边幽树占:水塘边上长着许多幽静的树木。 水底细沙明:水中的细沙映照在水面上很明亮。 无友诗难咏:没有朋友,写不出好诗。 逢僧话转清:遇见僧人谈话,感觉格外清纯。 此中真胜地:这里真是个胜地。 林寂鸟无声:树林里寂静无声。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
【注释】江头:江边。云阁雨,形容春云密集,雨水连绵的样子。柳色与春深:指春天的景色十分浓密,柳色也更加浓郁。船发春风阻:指船被风吹动,不能前进。谁知客子心:意思是不知他此刻的心情如何。 【赏析】此诗是作者在春日乘小舟从江头出发时所作。首句点明时令,次句写景,第三句抒情,末句写景并含蓄地点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全诗语言清新、质朴,意境幽美而深远
久雨 逾月留京国,春光总不知。 可伤连夜雨,好似暮秋时。 有客来无酒,逢人只说诗。 官中闻闭籴,应是细民饥。 诗句注释 - 逾月留京国:在京城逗留了一个月。“逾月”表示经过的时间较长。 - 春光总不知:春天的景色始终无法欣赏到。“春光”指春天的美景或时节,“不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遗憾和无奈。 - 可伤连夜雨:令人伤感的是连续不断的夜雨。“可伤”表达了对夜雨的哀愁和不满。 -
秋咏 吟轴卷还开,行歌兴尽回。 买花浇换叶,开径扫苍苔。 巾学凉纱样,衣从薄苎裁。 潘郎羞鬓白,多是为秋来。 注释: 吟轴卷还开:指打开诗卷开始吟诵。轴:诗卷。 行歌兴尽回:一边行走一边吟唱,兴致已尽,返回了。 买花浇换叶:买些花草回来用来浇花和更换树叶。 开径扫苍苔:在小路上清扫落叶和青苔。 巾学凉纱样:像凉纱一样柔软的头巾。 衣从薄苎裁:衣服像是用细薄的苎麻做的。 潘郎羞鬓白
秋夜 秋夜多愁思,虚堂风露凉。 观书灯可近,欲睡漏初长。 蛩响频催织,萤飞烁有光。 雨梢窗外过,散入稻花香。 注释: 1. 秋夜:秋季的夜晚。 2. 多愁思:很多忧愁和思念。 3. 虚堂:空无一物的屋子。 4. 风露凉:风吹在身上,露水打湿衣物的感觉。 5. 观书灯:看灯下的书籍。 6. 漏初长:古代计时用的漏壶(一种容器,里面装有水,通过水面上下降的速度来计算时间)中的水刚开始流出。 7.
【诗句解读】 - 生长京华地:指在京城成长,也就是出生和生活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出生地或者故乡。 - 衣冠东晋人:衣冠指的是古代士大夫的服饰,东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出身或者来自东晋时期,具有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 书中尘不到:书中尘不到,意即书中的尘埃不会落满,形容书籍的珍贵和对知识的珍惜。 - 笔下句通神:笔下句通神,意即写作时笔力强劲,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意思或情感
春暮寄友人 日暖梨花雪,风吹杨柳绵。 春逾三月半,梦忆十年前。 诗借莺声和,书无雁字传。 东君还似旧,吾鬓叹皤然。 译文: 春天的午后,暖洋洋的阳光照在盛开的梨花上,好像雪花一样。微风拂过,柳树的枝条轻轻摇摆,仿佛是绿色的丝线在空中飘荡。春天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但我的梦却回到了十年前的时光。 我用诗歌来表达我的思念之情,就像黄莺的歌声一样和谐悦耳。然而,我无法通过书信传达我的情感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坦庵兄的酬和之作。下面是对每一行的解释,并附上相应的注释和赏析: 1. “便中蒙赐墨,得句胜如书。” - 注释:在闲暇的时候,我收到了你的书信,并得到了你优美的诗句,这比读一本书还要让人感到高兴。 - 赏析:诗人在闲暇时收到信函,感受到了朋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表达了对诗作的喜爱之情。 2. “暂尔两年别,俄然春暮馀。” - 注释:我们暂时分别了两年,现在突然春天将尽。
豫章滕阁 滕阁昔曾游,今无槛外楼。 远山连树合,尽日对江流。 古石空存记,骚人易感愁。 夜深歌酒处,灯火灿渔舟。 注释与赏析: - 滕阁昔曾游:滕阁是历史上的一处著名建筑,作者曾经游览过这里。 - 今无槛外楼:现在滕阁已经没有了外面的楼,可能已经废弃或者拆除了。 - 远山连树合:远处的山脉与树木相连,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尽日对江流:整天都在面对着江水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