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桂
松江 荷叶翻风暑气微,看山露冷湿征衣。 垂虹夜静三高月,只照渔溪一舸归。 注释:在松江(今属上海),江面宽阔,水天相接,两岸绿树成荫。 荷叶在风中翻滚,暑热稍散。 看那山上的露珠,寒气逼人,使衣服都变湿了。 夜幕降临时,三座高山上皎洁的月光洒落下来,唯独只有一只渔船归来。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出松江的自然景色。首句写夏日的江南,荷花盛开,荷叶摇曳;次句写远望山中,山色迷蒙
注释: 轻烟笼罩着楼台,雨幕遮暗了吴山,仿佛锁住了一般。 我试着与渔翁闲聊,询问他泛舟溪流的落花有多少? 译文: 烟雾缭绕中,隐约可见楼台,雨雾模糊了我的视线,让我无法看清吴山的景色,好像它被封锁了一样。 我尝试与一个渔夫交谈,询问他泛舟溪流时,水面上的落花有几朵? 赏析: 这首词以景写情,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助。
【注释】 初秋:秋天刚到的时候。火老金柔:指太阳已西沉了,晚霞如火;天气渐渐凉爽起来,金黄色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暑告残:暑气渐退。乘凉:乘凉避暑,消夏之意。望西山:眺望西边的山。无寻觅:没有寻找的意思。只作:只当。窗前竹叶间:窗外竹子叶上。 【赏析】 写初秋景色,抒发了一种闲适、宁静的情怀。诗从眼前景象写起,以“初秋”二字总领全篇。诗人抓住初秋的特征,着意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初秋画卷
杂兴 漫山的花开放,绿草萋萋。柳枝如飞絮般飘舞,河水拍打着堤岸。 何况是羁旅的情怀难以克制,更让人难以忍受那杜鹃鸟的啼叫。 注释: 漫山:满山遍野。 花发:花开得繁盛。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杨柳:柳树。 飞绵:柳絮随风飘散。 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叫声似“杜宇”、“不如归”。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异乡看到春天的景象所引发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
【注释】 过湖:泛舟湖上。 别岸:船行至对岸。 日暖、风香:阳光温暖,微风和煦。正:正是,正当的时候。落梅:飘落的梅花。 山色、蒙蒙:山的颜色迷蒙如画。横画轴:横展的画卷。 白鸥:白色的鸥鸟。飞处:飞来的地方,指湖中。带诗来:带来诗意。 【译文】 小船行驶到对岸,水波荡漾,春风吹拂着水面,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阳光明媚,花香扑鼻。远处的山色朦胧迷离,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白色的鸥鸟在湖面上飞翔
【注释】 ①阅:读。名胜集:指《山堂肆考》中的名胜图录,这是一本收录各地名胜古迹的书籍。②篷:船篷。③移时:一顿饭的时间。④冰玉:这里泛指美玉,因为诗集中收录的是历代诗人的山水佳作,故称。⑤月上荷花:形容荷花在月光下的皎洁美丽。⑥不知:不觉。⑦“山房”句:意思是说,我沉醉于书中美景,竟然忘记了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历名胜后写下的。他买得了几册《山堂肆考》中的名胜图录,倚着船篷细细阅读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目是“和叶广文韵”,叶广文是作者的朋友,这首诗就是作者和友人叶广文一同游览湖上时所作。全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答案】 译文:春天来了万物都显得丰富起来,翻思去年寒食节在西湖边游玩的情景,曾把扁舟系在柳树上。赏析:此诗是和友人游湖之作。首句说入春以来物物饶,意谓春天到来,到处生机盎然。次句翻思去岁寒食节游湖的情景。第三句写去年的游湖之地——湖上长桥
注释:溪流的云脚刚要形成,又突然散开了,声音隐隐约约只听到空中雷鸣。家僮忽然告诉我溪流涨起来了,知道是前村下雨了。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前两句写云开雨后,溪水上涨,溪声隐隐。第三、四句写溪流涨起时家童报信,告知前村有降雨。全诗以景衬情,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 1. 冷泉亭:位于庐山西谷口,因泉水终年不冻而得名。 2. 欲访飞来景:想要寻找那来自远方的美景。 3. 湖头赁小船:在湖边租了一条船。 4. 白云侵岭下:天空中的白云飘过山岭。 5. 翠树傍泉边: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靠近小溪。 6. 入寺人须到:进入寺庙的人必须经过这里。 7. 深林影自圆:森林深处的影子自己变得圆圆的。 8. 山居相去近:与我的山居住所离得很近。 9. 夜坐学参禅
翻译: 随着春天的临近,湖上的花事已经结束,人们都懒得外出游玩。 水波中增添了烟雾和波浪,山边带着夕阳的忧愁。 柳树发出黄鸟的鸣叫,沙堤上躺着白鸥。 不辞归途遥远,何必去买一只平底船。 注释: - 《春晚湖上》:诗题表明是描写春天的湖上景色。 - 花事已成休:春日花朵凋谢,意味着春天结束了。 - 都人懒出游:京城中的人们因春日将尽而不愿外出游赏。 - 水添烟浪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