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桂
虎丘 突兀浮图插翠微,吴王事迹总成非。 寺僧未晚山门闭,不放闲云一片飞。 注释:虎丘是苏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山上有一座虎丘塔,建于唐代。这首诗描写了虎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第一句写虎丘的地势险要,山峰高耸入云;第二句写吴王阖闾在此处建立都城,但后来都城被毁;第三句写寺内的僧人还没有下班,所以山门没有打开;第四句写虽然山门关闭,但仍然有一片闲云飘过。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传说的回忆
诗句译文: 采莲曲其三- 晚风吹动船桨荡漾,夕阳映照水面波光粼粼。 诗酒趁年华,轻歌曼舞共欢悦。 - 荷花映日娇艳如花,罗裙轻拂水面微波。 无意惊飞鸳鸯鸟,鸳鸯振翅向远方飞翔。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晚风中,采莲女手持船桨,在夕阳的映衬下,荡漾于水面上的画面。她们身着罗裙,与碧绿的荷叶相映成趣。当她们不经意间惊起鸳鸯鸟,鸳鸯展翅飞翔时,又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
【注释】 阴云酿雨:天气阴沉时,酝酿着要下一场暴雨。勒花迟:使花朵开放得迟缓一些。 梅已飘残:梅花已凋谢残落了。到杏枝:来到杏树的分枝。 好是池塘清梦处:最好的地方就是池塘边清幽如梦的地方。勾吟:低吟、沉吟。 【赏析】 此为咏物诗。首四句写景:先写乌云密布,酝酿着一场暴雨,接着写“阴云酿雨”之后,花儿迟迟未开,而梅花却已凋零了,然后写到了杏花,杏花虽然还开着一些,但已是暮春时节,所以最后说
【译文】 在檐下与你相遇,我们交谈甚欢。坎止流行,世事无常,人生多舛。你来到白蘋秋正好,饱吟风月,棹前溪。 【注释】 次:再次,重访;吴秋潭:吴地的秋天;坎止流行:坎为水,止为土,土能制水,故言坎止流行;事不齐:事事不整齐;君到:你到来;白蘋:一种草名,生长在水边,此处泛指水边的景色;秋正好:秋季正是最好的时候;饱吟:充分吟诵;风月:清风明月;棹:船桨;前溪:前面的小河、溪流。 【赏析】
注释: 松江:指松江水。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短篷中:指船舱。 垂虹:即垂虹亭,位于苏州市北,临大运河,为江南名胜。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松江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江南水乡之中。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闺怨》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下面将逐一赏析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谁怜人去锁朱楼,终日凭栏只带愁。 燕子也知人薄幸,飞来略不傍帘钩。 2. 逐句释义: - “谁怜人去锁朱楼”:没有人怜悯我的孤单,我只能锁上门,独自在华丽的朱楼上度过寂寞的时光。 - “终日凭栏只带愁”:我终日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充满了忧愁。 - “燕子也知人薄幸”
注释 1. 朝来阁雨喜新晴:早晨的一场细雨,喜的是终于停了。 2. 枝上绵蛮调好声:枝头的花儿开得正旺盛,发出美妙的声音。 3. 佳节莫将虚过了:节日里不要白白度过。 4. 人生赢得几清明:人生能有几个清明时节呢! 赏析 《清明》,唐玄宗李隆基作于开元十一年(723)。诗人借清明天气的转好,抒发了对美好人生的珍惜之情。全诗语言浅近自然,清新明丽。诗人以“清明”为题,既点出了时令
【注释】 东山:指隐居在东山的谢安。 随分:随意,任凭。生涯:生活。 清高隐者家:指隐者的生活。 粗有:稍微有一点。供日涉:可以供人游览。涉,游历。 不愁无地种梅花:没有地方种梅也无所谓。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东山后写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谢公自比,表示自己虽未出仕做官,但过着清高的生活,与隐者一样。同时,他虽然只有一点小园供游赏之用,也没有地方种梅,但他并不为此所苦恼,因为他已找到了精神寄托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先通读全诗,了解大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句分析,指出手法、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点出诗句中运用的典故、作者的情感等。 本首小诗写的是闺怨。“晓起鬓𩰀松”,写女主人公在早晨起床后梳理着散乱的头发,梳妆打扮;“枕肉初生酒晕红”,写她的睡姿,她刚从睡梦中醒来,还带着几分酒意,脸上映着淡淡的红晕;“一把柳丝挪在手”,写女主人公将手中的柳条递给他
诗句如下: 花已开时人正愁, 花簪头上使人羞。 一春可厌无晴日, 下却珠帘懒凭楼。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俞桂的《雨中遣愁》是宋代诗人之一的作品,通过描绘一个春日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天气的不满和对生活琐事的无奈。首句“花已开时人正愁”,直接点明了春天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花开而心生愁绪的情感。接下来的“花簪头上使人羞”,则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美丽与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