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佃
【注释】 重来:再次来到。又景德再考试秋日即事:又一次到秋天时去应试。景德是宋真宗的年号,公元1004年至1016年,共21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情诗。首句“重来时节又秋深”,点明时间,又写景,景中含情。诗人在秋天重来应试,自然要想起当年参加进士考试的情景。这一句既写出了时光流逝之速,又写出了诗人怀念之情。二句“黄菊香中一炷沈”紧承上一句而来。菊花盛开,清香四溢,诗人闻到香气
送俞括知贡州 太守官清著破衫,只应泉水误名贪。 遥知雁足书难到,州在衡阳尽近南。 注释: - 太守官清著破衫:太守的官职清白,穿着破旧的衣服。 - 只应泉水误名贪:只有泉水的名字让人误以为它有贪心,其实不然。 - 遥知雁足书难到:远远地知道书信传递困难,因为距离远而难以到达。 - 州在衡阳尽近南:州府位于衡阳,非常接近南方。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朋友俞括时的一首赠别诗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文人在秋夜里,听到雨声响起时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秋声秋色总无聊:描述诗人对秋天的声音和景色感到厌倦无趣。 - 千里相思鬓欲凋:表达诗人因思念朋友而感到憔悴,如同头发快要脱落一般。 - 独绕曲廊花院闭:诗人独自走在弯曲的长廊上,看到花院的门紧闭着。 - 夜深灯火雨萧萧:夜晚的灯光在雨中显得更加凄凉。 译文: 秋风秋雨让人心生愁绪
《题周中散至乐堂》是宋代陆佃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陆佃(1042年—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官员,越州山阴人。陆佃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曾受经于王安石,后历任国子直讲、吏部尚书等职。他的作品涉及诗词
韩康公挽歌词三首 赏析与翻译 1. 熙宁初见筑堤沙,曾与千官听白麻 【注释】:熙宁,北宋神宗年号。白麻,古代皇帝颁发文书的专用黄麻纸。 【赏析】:此诗描绘了韩康公在熙宁年间参与修筑堤坝的历史场景,以及他与百官一同聆听皇帝诏书的情景。表达了对韩康公忠诚和奉献精神的赞美。 2. 常棣行中排宰相,梧桐名上识韩家 【注释】:常棣,一种植物名。宰相,指韩康公担任的重要官职。 【赏析】
【注释】 门户同归:家门和亲戚的门户,都是指朝廷。 传芳消息:传递着芬芳的消息。瑶琼:美玉。 凤衔诰诏:凤凰衔着皇帝颁发的诏书。从夫贵:跟着丈夫显贵。龙负图书:龙背负着书籍。识父清:了解父亲的清白。 金鸭火销:金鸭炉中的香已燃尽了。珠在月空明:月亮下的珍珠在月光照耀下晶莹明亮。 华胥问:向华胥国(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询问。炊尽黄粱梦不成:把未熟的黄粱米煮烂了,想成仙的美梦也就无法实现了。
景德寺考试秋日即事四首 【注释】 1. 长安:唐朝的京城,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 2. 幽草:指长在深林里或僻静处的草。 3. 落花:指飘落在地上的花瓣。 4. 倚阑干:指靠在栏杆上。 这首诗描述了秋风吹过长安城的景色和作者的内心感受。 译文: 秋声一夜满长安,密雨疏风次第寒。 幽草落花归思乱,寂寥终日倚阑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长安城,以及作者因思念而感到的寂寞和混乱
景德寺考试秋日即事四首朝来爽气雨初干,乔木阴阴锁昼寒。 深院下帘风不动,夕阳幽鸟傍阑干。 【注释】: 朝:早晨。爽气:清凉的空气,也指清新的气息。乔木:高大的树木。阴阴:阴暗的样子。锁:笼罩、笼罩着。昼寒:白天的冷。幽:静,寂静。阑干:栏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一个宁静的午后。清晨的空气中带着凉爽,天空中的云彩已经消散,阳光穿透了乌云照射在大地上。高大的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阴凉
诗句原文: 长官衫色暗,玉雪久甘贫。 为问江西月,如君有几人。 译文注释: 长官的官服颜色已经暗淡,他如同冰清玉洁的雪花般生活清苦。我想问,在遥远的江西,像您这样的官员还有多少?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佃所作,通过描绘一位官员的生活困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对清廉官员的赞美。首句“长官衫色暗”形象地描绘了官员的服饰,暗示了他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第二句“玉雪久甘贫”
【注释】 灯火:指室内的灯火。残香:指已烧尽的香。朱扉:红色的门。半掩:一半打开。金鸭:一种用金属制成的取暖器。暖全消:全部消失。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描写的是女子在寒夜之中思念丈夫,但丈夫却已经离世的情景。首句“灯火夜寥寥”,描绘出夜晚的寂静与寒冷,为后文营造了凄凉的氛围。次句“残香不可招”,则表现了妻子对亡夫的深深怀念之情。三、四句“朱扉寒半掩,金鸭暖全消”,进一步描绘了妻子孤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