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最后鉴赏诗歌的思想主旨。 “江流远引背烟岚,平陆何年重举帆”意思是说江水远远地流向远方背对着烟雾般的山峦,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次举帆远航。这里运用想象
覆舟山 六代兴亡貉一丘,繁华梦逐水东流。 操蛇神向山前笑,三百年前几度舟。 注释翻译: - 六代兴亡貉一丘:指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如同狐狸一样,堆叠在一起,毫无区别。 - 繁华梦逐水东流:指繁华如梦,最终随水流向东而去。 - 操蛇神向山前笑:比喻那些操纵权谋的人在背后嘲笑、讥讽。 - 三百年前几度舟:表示三百年过去了,许多船只已经沉没。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的兴衰和现实的变迁
【注释】 西原:指西面的原野。 衰草寒云雁一行,牵愁水似九回肠:西原上长满了枯黄的草,天空中飘浮着阴冷的云彩,一行雁鸟飞过。这景色令人忧愁,仿佛流水般连绵不绝。 游人欲问千官事,翁仲无言卧夕阳:游客想要了解朝廷里发生的种种事情,但这位老人却默默地躺卧在夕阳下。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原野上的景色以及一位年老的士人的形象,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失望之情。 首句“西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梁金华宫石”是第一句,意思是“梁金华宫的石头”,从字面意思看,似乎和后文没有太多关系,其实不然。“金华宫”是晋穆帝时所建。“梁金华宫石”指的就是这块石头,在金华宫中被推迁到别处,所以用“梁”。 “照影清溪眩怪奇,推迁十代市朝非
【注释】 秦淮:指长江下游的南京段。祖龙:指南朝梁武帝。东巡:即东游,泛指南方地区。石城:今南京城。赢(líng)得:获得、占有。 【赏析】 这首七律,是作者借古讽今的杰作。诗人通过历史的兴亡之变,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感慨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开头两句:“凿断山根役万人,祖龙痴绝更东巡。”“凿断山根”比喻修建万里长城。“役万人”
【解析】 此诗首联写钟山的险峻,颔联写钟山的险峻,颈联写钟山的险峻,尾联写钟山的险峻。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钟山”为题,写钟山石。钟山即紫金山,是南京市著名的风景点之一。钟山石是指钟山风景区内的一块奇石。钟山风景区内有一块形似钟的石头,名叫“钟山”,它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是一座天然的山峰,主峰海拔262—314米,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80米,面积约1.7平方公里
红泉精舍 十里长松一幅巾,温汤净濯满衣尘。 石门隔断世间事,仙窟能容鹤上人。 已主谢公为北道,更依华子作西邻。 红泉可酒兼宜茗,便合躬耕老此身。 注释: 1. 十里长松一幅巾:形容红泉精舍周围的环境优美,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树。一幅巾可能是指用一块布或者一条毛巾来比喻松树。 2. 温汤净濯满衣尘:形容洗去身上污垢后,衣服上的尘埃已经被洗净了。温汤可能是指温泉水,净濯可能是指彻底清洗
以下是对《挽真西山二首》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1. 诗句解读与译文: - 云出西山雨未成:“云”在此处可能指的是政治风云,“出西山”意味着从旧的势力范围中走出,而“雨未成”则暗示着政治变局尚未完全明朗。 - 已闻华表鹤飞鸣:华表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常用于表达对逝去者的怀念或哀思。这里用“鹤飞鸣”比喻贤人的离去,表达了对真西山逝去的哀悼之情。 - 声名未必少黄霸
方山 人间底事有方壶,剑截青摇界碧虚。 试上殊庭瞻醉葛,仙云垂带护储胥。 注释: 方山:即指方壶山,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西南。 人间底事:世间有什么大事。 方壶: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方壶山。 剑截青摇界碧虚:用剑切断了青烟,将界限扩展到了碧空之中。 殊庭:不同的庭院。 醉葛:喝醉了酒后的样子。 储胥: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定襄县南,为战国时晋国所置
金陵 凿地破除函谷帝,埋金厌胜郢中王。 兴亡总不关君事,五百年前枉断肠。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金陵)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诗人通过对金陵城内外景物的描绘,展现了金陵的雄伟气势和历史底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现出金陵的繁荣与衰落,以及侠客豪情与时光流逝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