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师孟
这首诗是苏轼对元厚之在朱伯原秘校园亭的题诗进行和韵之作。首先,我们来逐句释义: 君家幽寂似山家,闻者其谁不见嗟。 “君家”指的是元厚之所居住的地方,“幽寂”描绘了那里静谧祥和的氛围。“山家”常用来形容隐居或简朴的生活,这里用来比喻元厚之家。“闻者其谁不见嗟”,意思是只有少数人能听到这样的宁静,其他人则感到惋惜。 闭户几多闲日月,扫园有限旧烟花。 “闭户”形容元厚之家的隐秘性,没有外人打扰
【注释】 升山祠堂:指晋代陶潜隐居的庐山东林寺的东林祠。 松萝:松树和萝草。这里泛指山林树木。 城郭:城墙和城楼。 清泉:清澈的泉水。 先生:这里指陶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洗药池:洗药用的水池。 译文 行处是深密的树林,望中远处的城郭如同棋局一般。 可惜那清泉藏在山岩下面,不能用来洗净先生的药池。 赏析: 首句写登山途中见到的景色,以“松萝”、“城郭”为线索,写出了庐山高远、幽深
科漏新成 台门新漏一声闻,从此朝昏百刻分。 他日郡人思太守,也须谈及叶参军。 注释:新建成的漏壶(计时器)在早晨响起了声音,从此以后,每个清晨和黄昏,每一分钟都清晰地划分开来。以后,郡中人们思念太守时,也会提到叶参军。 赏析:诗题中的“科漏”是指漏壶,一种古代计时仪器,以铜制,圆筒形,下有圆孔,上口为管状,下有水道,用以盛水,当水位因重力原因下降到一定位置后,水的体积产生压力,使水流出
科漏新成 风雨虽昏漏不移, 百年应未失毫厘。 须知万户千门里, 正得人间吉凶时。 注释:即使天公不作美,风雨交加,但时间的指针却依然坚定地指向了午夜,没有因为风雨的影响而改变。这样的时光,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百年的时间,应该还没有失去任何一分一秒的价值,更不应该有任何的遗憾。要知道,在这万家万户的千门之中,正是我们决定人生命运、把握幸福与灾难的时刻
次韵元厚之少保留题朱伯原秘校园亭 碧瓦春城十万家,可怜夫子独堪嗟。 园林犹有前朝木,冠盖难寻故主花。 亭瞰夕阳邻古刹,池通野水见晴沙。 天然操尚无尘滓,合住蓬莱弄彩霞。 【注释】 碧瓦:青瓦。 春城:春意盎然的城市。 怜:爱怜。 前朝木:指前代的树木。 冠盖:古代官吏和显贵的帽子和车盖。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名,这里比喻美好的环境。 操:品行、操守。 尘滓:尘世的污染。 【赏析】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入涌泉道中, 小航时过越溪头,当日吴宫事可求。 西子冶容来作饵,伍员忠愤反为雠。 虽无别馆虹蜺带,但有荒台麋鹿游。 高望太湖千万顷,夕阳依旧水东流。 注释与赏析: - 诗句一:“入涌泉道中”意味着诗人深入到涌泉所在的道路之中。涌泉,通常指的是一处自然形成的泉水或温泉,这里可能是指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引人深入探索。 - 诗句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题灵隐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入涌泉道中 释义与译文: “入涌泉道中”描述了诗人进入灵隐寺涌泉道的景象。涌泉道,通常是指寺庙内的一条小溪或者流水潺潺的小径,这里可能指的是从寺庙入口到主要建筑之间的路径。 注释: - 涌泉:水流涌动的样子。 - 道中:指灵隐寺中的小路。 道出横塘跨石梁,塘南塘北稻花香 释义与译文:
【注释】 入涌泉:指船进人江中急流。 舟行:指船行于水。叶泛长川:像树叶一样飘荡在江面上。解水:能驾驭船只。吴儿:指吴地的水夫,即船夫。力可全:力量足够。 风急:风势很急。辄先:就。千浪破:千层波浪被冲破。岸欹:岸边倾斜。能把一䉡牵:把一根长竿拖上岸。 湖沈:湖水淹没。日影山头画:太阳的影子像画在山头上那样美丽。云漏天光雨足悬:天空中的阳光被乌云遮蔽,雨水像挂在天上一样下垂。 试向:试着。中流
牛头寺 前日闽都旧长官,穷冬从此据征鞍。 牛头寺里千峰月,水口村边万石滩。 竹叶尽来堂少暖,荔枝无处地多寒。 明朝出境重回首,已约三山马上看。 注释:牛头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著名寺庙。闽都:指福建(今称“闽”)。穷冬:极冷的冬天。官长:长官。据:坐。征鞍:战马。牛头寺: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因寺后有牛头山而得名。千峰月:形容月光如千朵山峰。万石滩:形容滩涂上的石头如万朵花。竹叶
次韵元厚之少保留题朱伯原秘校园亭 少年为学已名家,才折丹枝病可嗟。 节带冰霜凌万竹,文含风露丽于花。 也怜美玉犹存璞,人恨良金未出沙。 赖有隐居如谷口,直将高意抗青霞。 注释:少年时期就已经在学术上取得了成就,才华出众,可惜因病而折损。如同冬日的竹子一样,虽然身披寒霜,但却能傲立不倒。文章充满风雅,如同花朵般美丽。虽然珍爱的玉石依然隐藏在未经开采的山中,但人们对美好的东西始终怀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