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协
【注释】 间:间隔。苍头:古代仆人的通称。毗耶城:即古印度国摩揭陀国,释迦牟尼在此讲经说法,故又称“佛国”。示疾:自称有病。青云:喻仕途或事业。几杖:用竹子编成的拄杖。管城:汉鲍宣曾任鲁国郡太守,因在管城当差而得名。材具:才能和资质。超人:超出一般人。中朝:朝廷。一麾:指持节出使,这里指被贬谪到地方任官。 【译文】 一间多么宽广啊,以前没有过。我想派遣家仆去问候一下你近来的病情如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赏析时,首先要指出诗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然后分析其效果,最后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答题时,先概括诗中描写的对象及其特点,然后再分析诗人是如何描绘这个对象的,最后指出其艺术效果及作用。 “饱食丰年酒不空,水村山崦老于农。”首联是说丰收的年景里,人们喝酒不空,过着闲适的生活。颔联写农夫对丰收年景的满足心情
【注释】 1.“十”:指《老农诗》的首句。 2.“力作”,即辛勤耕作。 3.“仁政如天”:形容君主像天一样公正无私。 4.“四海春”:比喻普天下都如同春天一样温暖宜人。 5.“干汤”:指干硬的汤水(这里指农田里的水,因为古代把水叫做汤)。 6.“泽流莘野”:泽流,指水流滋润;莘野,指田野。 7.“耕人”:指农民。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农民生活状况深切的关切和同情。
【注释】老农:年迈的农民。十首:即《老农十首》。太史丰年瑞:古代传说,太史令能预测国家大政,如丰年、灾异等事,故称。周公:指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异亩禾:古时传说,周公曾与兄弟分封田地,但因周公多收而使兄弟不满,所以周公的田中长满了禾子,故称“异亩禾”。 译文:淮水以北的营田已经停兵不用了,官军从此不再通过。我书写《老农十首》中的第十首诗来歌颂丰年的瑞兆
荷笠腰镰醉里回,和衣卧处息如雷。 定无门外催租吏,赢得柴荆日晏开。 赏析: 曾协的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辛勤劳作的老农在丰收季节的宁静生活。首两句“荷笠腰镰醉里回,和衣卧处息如雷”描绘了老农在收获后的满足感,他戴着斗笠,手握镰刀,在田野中劳作至深夜,然后和衣而卧,休息之时鼾声如同雷鸣一般。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老农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与内心的满足。 第三句“定无门外催租吏
【注释】 1. 尚记:记得。 2. 东郊:指洛阳城北的洛水东岸。 3. 千顷白:形容雪地广阔无边,像一片白色。 4. 夜不闻声:夜晚听不到一点声音。 5. 盈尺:一尺多长。 6. 飘洒速若赴敌兵:雪花纷纷扬扬,就像奔赴战场的士兵一样迅疾。 7. 密阵横空谁督责:雪花密布在空中,是谁在督促着它们落下呢? 8. 膏泽:润泽。田畴,田地。 9. 寒威凌枕席:寒冷的威力能压过枕头和席子。 10. 朅来
老农十首 其四 闻说边隅长草莱,汉家肤使漠南回。 黍苗正自归仓廪,不怕西风卷地来。 注释:听说边境地区长满了草木,汉朝的军队已经把沙漠以南的地区收复回来。黍苗正从仓库中运出,它们不怕被西风席卷而去。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老农》中的第四首。诗的前两句“闻说边隅长草莱,汉家肤使漠南回。”描述了边疆地区长满了草木,汉朝的军队已经把沙漠以南的地区收复回来
周知和以苏陈倡和韵赋水仙江梅蜡梅三种花谨次韵 天工着意初放花,三英凛凛真一家。 镂冰点酥更团蜡,始信功深解生物。 临风却嗅心自知,粲兮粲兮哦古诗。 几年刻玉但成叶,一笑真同长康绝。 得非仙种来神山,为伴老子终朝眠。 岁寒得友不忍去,且对众香勤觅句。 鼎分风月俱可人,如陈窦刘人所君。 诗场战罢戢干越,尽扫色尘歌一钵。 注释: 1. 天工着意初放花:天公(自然的恩赐)特意开始开放这花朵。 2.
【注释】老农:年迈的农民。体足(指体力不足):身体虚弱。惮沾涂:害怕湿漉漉的泥泞。高原,地势高燥的地方。带雨锄,指在雨后耕作,以雨水滋润庄稼。乞与,请求给予。丰年,丰收之年。酬答:报答。也知,知道,了解。天意,指自然规律或天时。解乘除,懂得顺应自然规律。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写一位老农辛勤劳作的情景。全诗从“敢将”到“也知”为第一层,写老农不惧艰辛、不畏劳苦
注释:老农的牛犊归巢晚,饥鸟在稻田里窥视。我打算明年再举行社日活动,鸡和小猪需要喂养,稻谷需要留种。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描绘农民劳动情景的诗,表现了农民勤劳朴实的生活状态。首句写老农的牛犊归巢,暗示农民收工回家;次句写饥饿的鸟群在稻场上觅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农民丰收的喜悦;三句写诗人打算明年再办社日,表现了农民的勤劳与朴实。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