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崇礼
蜀都旌节继辉光,象服重来意独伤。 许国毋辞驱远驭,怀人忍复舍中堂。 新阡岂料今同穴,异县端如在故乡。 错顾飞云何处是,西山松槚已成行。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词原文: 蜀都旌节继辉光,象服重来意独伤。 许国毋辞驱远驭,怀人忍复舍中堂。 新阡岂料今同穴,异县端如在故乡。 错顾飞云何处是,西山松槚已成行。 2. 译文注释: - 蜀都旌节继辉光:指的是宋代诗人綦崇礼作为蜀都官员
诗名:次韵成季尚书宁川即事五首·其一·山寺寓居 宣室思前席,承明虚直庐。 注释与赏析: - 宣室思前席:指在宣室殿怀念过去与君王共坐的座位。 - 承明虚直庐:指在承明殿中设置的空无所有的地方。 綦崇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他通过描绘自己在宣室殿怀念过去与君王共坐的情景和在承明殿设置的空无所有的地方来表达他对未来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这首诗是诗人成季尚书在宁川的山寺中,因应即事所吟。 世路机兼阱,人情楯与矛。 注释:世路上既有陷阱,也有障碍(比喻),人与人的关系就像盾牌和矛一样,既有合作又有矛盾。 客能知许事,兀兀一时休。 注释:如果能懂得一些处世的道理,就可以像那树影一样,静静地休息一会儿。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理解。诗中以“山寺”为背景,通过对“世路机兼阱,人情楯与矛”的比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郢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题天台山石桥庵院 林麓阴森径屈盘,渐惊危步入重峦。 地分宝刹临空翠,天设飞梁跨激湍。 雾暗云蒸山气肃,雪翻雷辊水声寒。 我来不作多求想,试出神光变现看。 注释: 题:题目。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一座山峰,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而闻名。 石桥庵院:指天台山中的一处建筑,名为石桥庵,可能是一座寺庙。 林麓:树林和山脚。 阴森:阴暗
故福国夫人挽歌词 从夫礼法旧推称,训子诗书亦蚤成。 乌府尽言知内助,凤池得位见亲荣。 隙驹不究期颐寿,风木长悲欲养情。 厚福尚馀汤沭地,并归贤嗣作功名。 注释: 1. 从夫:跟随丈夫。 2. 礼法:封建社会的礼仪和法律。 3. 训子诗书:教育孩子学习诗书。 4. 乌府:泛指官府。 5. 凤池:比喻官位。 6. 期颐:一百岁高龄。 7. 风木:比喻老人的头发和树的叶子一样变白。 8. 汤沐
注释: 题:在溪边观赏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溪上微波起谷纹:溪边水面上的微波荡漾出美丽的花纹。 凉飔不断快馀醺:清凉的微风拂过,让人感到清爽,同时也让人的酒意更加浓厚。 飘飘弄袖疑轻举:衣袖随风飘舞,仿佛轻盈地举起。 馥馥吹花得细闻:香气四溢,仿佛能闻到花朵的香味。 但羡园林今地主:只羡慕现在的园林之主,即自己。 焉知弓剑旧将军:怎么知道过去的将军已经不在了? 功名兴尽从吾好,白首安闲少似君
注释:奉和德升尚书探梅之什仍用元韵题目曾触动过何郎(晋代文学家)的诗兴,陆凯的名字也因寄往远方而传唱。渴见寒英娱北客,共寻春信向东城。蜂粘晴蕊应先破,雀啅芳心已尽惊。便拟催开争赋咏,腊中独使擅幽情。 赏析:这首诗是奉和尚书德升探梅之什,仍然使用“元”韵。诗人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曾经被古人的诗词所启发。陆凯因为寄往遥远的地方而闻名,他的诗句也曾让后人难以忘怀。现在,我正渴望看到寒英的美丽景色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性格,以及与他们的交往和感情,来赞美他们的优点和才能。 诗中的第一句“常伯二卿俱擅美”,意思是说常伯(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和二卿(可能是作者的同事或熟人)都很有优点。这里的“擅”是指擅长,有特长,“美”是指优秀。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常伯和二卿都有他们各自的优点,值得称赞。 第二句“宪台諌省各知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以下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巧据东西面势雄,兹亭壮观一园中。” - 巧据:巧妙地占据位置。 - 东西面:面向东方和西方。 - 势雄:气势雄伟。 - 兹亭:这里的亭子。 - 壮观:宏伟的景象。 - 园中:在园林之中。 这句诗描绘了亭子占据着东、西两个方向,显得气势雄伟,是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第二句
德升尚书赋溪风亭二首以题为韵 顾风字某已先作别赋溪字一首 泉通暗甃泻清溪,倒影风亭翼瓦齐。 借问披襟聆漱玉,何如擐甲听征鞞。 相过底厌时挥麈,独坐应须日杖藜。 信美那知非我里,倚栏归路已都迷。 注释:顾风字某:顾风,可能是作者的字或者别号。已先作别赋溪字一首:已经另外写了一首赋《溪字》的诗了。泉通暗甃泻清溪:泉水从暗渠中流出来,像瀑布一样泻向清澈的小溪。倒影风亭翼瓦齐:小溪的倒影映在风亭的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