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诗词进行背诵与识记,并掌握其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同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把握诗意。 ①“汝向下邳去,吾犹上国居”:你离开下邳到别的地方去了,我仍然居住在京都。汝、吾——代指作者自己;下邳——春秋时吴地,即现在的江苏徐州一带。 ②“几番曾入梦,十月不收书”:你几次梦见我来问候你
诗句解读与译文 第一句:停鞍 “停鞍”意味着停下马来休息或暂歇。在这里,诗人可能因为旅途的劳累或天气的原因,选择在某个驿站停下来歇息。 第二句:西风客帽寒 “西风”指的是来自西方的风,通常在秋季较为常见,带有一丝凉意。"客帽寒"则描绘了诗人感到冷的情景,可能是由于秋风直接吹到他的头上,使他的帽子感觉寒冷。 第三句:山昏云气湿 “山昏”描述了山景因雾气而变得模糊不清的景象
卷帘 卷帘迎霁色,双鹊噪庭柯。 时节清明过,园林绿荫多。 拂鸾挥画扇,织翠试轻罗。 欲困思煎茗,敲门有客过。 【译文】 卷起窗帘来迎接晴好的天气,一对喜鹊在庭院树梢上鸣叫。 正是清明时节,春光无限美好;园子里绿荫葱茏,景色宜人。 展开玉制的画扇拂去身上的尘埃,又用丝线编织翠绿色的轻纱。 茶炉里的水沸腾着,准备泡一壶清茶来消渴解乏;门铃声响起,门外传来了客人的脚步声。 【注释】 卷帘:把帘子卷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艳阳天”“矜” “索茗”。 【答案】 久不到湖边,春风忆去年。 看来游览地,难值艳阳天。 花柳矜新态,溪山际宿缘。 索茗且谭禅
赠道士王玉壶 屦不染凡尘,云深竹屋春。安心能学道,屋指别无人。 丹熟玄机透,琴清古乐真。前缘君悟否,老子是龙身。 译文: 鞋不沾染世俗尘埃,云雾深处的竹屋春意盎然。心安理得地学习道教,屋内没有其他人。 丹药成熟后,玄机自然显现;琴声悠扬如古时乐曲。前生缘分你是否已经理解,我其实是条龙。 注释: 1. 屦(jù):古代鞋。 2. 云深竹屋春:意为在云雾缭绕的竹林中,有一座小屋
曹娥庙前路,平日几经行。 浦浅舟难入,月斜潮始生。 牛随堰索转,犬吠燎盆明。 上得官河去,心安睡可成。 注释: - 曹娥庙前路:曹娥庙前的小路。 - 平日几经行:平日里经常经过。 - 浦浅舟难入:因为水浅船难以进入。 - 月斜潮始生:月亮斜照,海水开始涨潮。 - 牛随堰索转:牛随着竹竿转动。 - 犬吠燎盆明:狗叫声在火光中显得特别明亮。 - 上得官河去:走上官河(即运河)去。 - 心安睡可成
诗句逐句释义 1. 破帽西风急,寒窗败叶飞:描述了一个场景,帽子因西风而破碎,窗外的败叶在秋风中飞舞。这里的“破帽”和“寒窗”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西风”和“败叶”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 2. 重阳今日是,三径几时归:表达了对重阳节(即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的纪念和对归家的期待。这里的“重阳今日是”指的是今天是重阳节,“三径几时归”则表达了归家的渴望。 3. 檐上多黄菊,门前少白衣
这首诗是寄给适园朱表兄的。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兄弟情谊的珍视。 “适园分袂后,又复半年馀”这两句诗描绘了与朱表兄分别后,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诗人用“分袂”来表示两人离别的场景,而“半年馀”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这种表达方式既简洁又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笑我多行役,无书话起居”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诗人自嘲地提到自己因为行役而没有时间写信问候朱表兄
映门绿叶长桑麻,满地深黄菜着花。 只道春风恋城市,也留情向野人家。
惯呼风月入毫端,人作神仙以上看。 天赋此清梅亦逊,地因所寓稿随刊。 符分半刺于今易,诗得全名自古难。 洗去淫哇追大雅,能于文海障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