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方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形象、语言等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概括。“偈”,佛教中唱念经文时所用的韵文体诗歌;“铜壶送客归家去”一句意为:铜壶里的水已经倒空,你该回家了。“玉漏催人好坐禅”一句意为:玉漏滴尽,催促你早早地打坐参禅。“何事金吾不惜夜”一句意:为何不珍惜这个夜晚呢?“心灯遍界为君燃”一句意:我愿为你点满整个宇宙,照亮你的心灵之路。译文
诗句释义 第一玄,拶破髑髅前 - 第一玄:指的是宇宙的初始状态,也称为"无极"。 - 拶破:用尖锐之物刺穿。这里指通过逻辑或哲理的解析,穿透事物的表面,揭示其本质或规律。 - 髑髅前:髑髅是人的头骨,这里比喻为事物的表面或表象。 - 译文:要穿透事物的本质,就像用锐利的工具刺破头的骨骼。 第二玄,照用在机先 - 第二玄:通常指自然法则或宇宙的运行规律,如“天行健”中的天道运行。
注释:此去要寻找相见的地方,大千世界都是禾山。彻底洞明这个,廓然超过八还。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三颂”的形式抒发了作者的心境和思想。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是寻访禾山的游客,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三颂》是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采用七言或八言的句式,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或观点
【注释】 偈颂:佛教用语,指佛教中的唱诵。 其十二:指《金刚经》的一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偈者即唱诵之词。 十字街中六不收:在十字街中不收取任何财物。 本来面目绝踪由:原来面目已完全消失。 纵饶悟得分明去:即使能够完全明白道理也可以。 第二头:第二流人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谦之作。诗中说,在十字街中我从不收取任何东西,因为“本来面目”已经“绝踪”,所以“纵饶悟得分明去”
【注释】 和蒋运使三颂 其一: 与蒋运使三首之一,是诗人对“法”的理解。“未下山来已见”,指作者还没有下到山来,就已看出了山中的法。“个中法法全真”,意即这山上的法,全是真法。“大地都是自己”,指天地万物都是自然存在,无须人为造作。“觌面更无别人”,意即直面大自然时,没有其他的人或物。 译文: 还没下山就看到了山上的法。 那山中的法全都是真的。 整个大地都只是自然的存在。 直面大自然时
偈颂十五首 其六 瑞雪飘空,银蟾出海。 曹山异中见异,庞公手里明机。 一个觌面全提,一个通途叶妙。 注释: 1. 瑞雪飘空:瑞雪是指吉祥的雪,飘空意味着飘落在空中。 2. 银蟾出海:银蟾是一种传说中的月亮上的兔子,出海意味着从海上出现。 3. 曹山异中见异:曹山是指一个地方,异中见异意味着在这个地方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事物。 4. 庞公手里明机:庞公是指庞涓,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
【注释】: 1、偈颂十五首 其九:偈颂,佛教用语,即佛门中的韵文。偈颂十五首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五首偈颂诗。其中第九首《老云门》是一首七绝。 2、老云门:即老僧,指唐代著名禅师青原行思(778-869)。 3、问答:指禅宗公案的问难和解答。 4、未足论:不够讨论的。 5、棒下:禅林语,指僧人的杖法。 6、责情:责备人的情义。 7、前村:古时村落前面有路,故称前村。 8、赏析:
诗句释义与分析: 第1节:经头以字孰能测,举起分明好消息。 注释: - “经头”通常指佛教经典或教义的核心部分。 - “孰能测”意指难以捉摸,需要仔细研究或理解。 - “举起分明”暗示着通过某种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清晰明确。 - “好消息”可能表示好消息或正面消息,也可能指的是佛法的吉祥信息。 译文:在经文的头部进行深入探索和研读,你会发现其中包含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
注释:律管吹响,是这美好的时光。应当识别那些看牛的人。 心田耕遍,没有余地。必须相信灵苗不会触犯春天。 赏析:这是一首咏农的诗,写农民辛勤耕作,希望有好收成的心情。首句“律管吹灰是此辰”,意思是说在律管(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器具)吹灰之际,是这美好时光。“此辰”指这美好时刻,也即良辰。 第二句“应当识取看牛人”,“应”字下得十分巧妙,“识”字下得也很准确。这里说的“看牛人”
【注释】偈颂:佛教语,梵语音译。佛教徒诵经时所唱赞佛的词句。偈,音jié。五言或七言韵文。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等,都属偈颂。 十五首: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五偈。 其五:指第五首偈颂。 回首光阴(guān yīn guāng huán)若转蓬:回头看看那匆匆流逝的时光,犹如随风飘转的蓬草。 九夏又将终(jiù shài bìng jì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