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可湘
首先输出诗句: 古佛以慈悲为室,山僧以怒骂为室。 译文:古代的佛祖用慈悲作为修行的居所,山间的和尚则用愤怒和谩骂来作为居住的地方。 注释:古佛 - 指古代出家修行的僧人。慈悲- 佛教用语,指对众生怀有怜悯之心,愿意帮助他人。室 - 指修行的地方,也可以指居所。山僧 - 指在山间出家的僧人。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佛教徒对修行态度的不同。佛祖选择用慈悲来修行
注释:直,通“值”,遇到。二周遮,指两个方向的遮蔽,这里比喻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传统的和创新的。藕丝,比喻事物的内在本质,窍里翻筋斗,比喻在事物的内部寻找出路。麦浪堆中钓得虾,比喻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机遇。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人生态度的诗,表达出作者不拘泥于旧有的规矩和模式,而是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机会的敏锐把握能力
【注释】 春日迟迟:春天的日子缓慢,时日长久。 春花烂烂:春天的花朵鲜艳灿烂,烂漫盛开。 般若灵光:即佛性之光明,般若指智慧。 明显无间:非常显著,没有间隔。 捏不聚兮拨不散:比喻佛理深奥精微,无法聚集也无法分散。 【赏析】 这首偈颂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赞美了佛性的光辉和神秘。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佛教文学作品
【注释】 偈颂:梵语“伽佗”。佛教中指佛经中的颂词。 心不是佛:指人不能成佛。 智不是道:指人不能修得正果。 唯此一事:指人必须专心一意。 如何寻讨:如何去求取或寻找呢? 非珍,非宝:不是珍贵的宝物。 昆岗:山名,在今陕西省宜君县东南。 寒山子:传说为唐朝诗人寒山的别号(唐·《全唐诗》卷六)。 幽松:深山中的古松,这里指隐士隐居的地方。 了:了解、领会。 微风:轻柔的风。 【赏析】
【译文】 打开天门,开辟地户。 震动法雷,打击法鼓。 【注释】 偈颂一百零九首:唐代佛教盛行,僧侣吟诵佛经,用诗歌形式表达对佛教的崇敬和虔诚之情。偈颂就是这种诗体的一种。偈,即韵文,是佛教徒念诵时所用的韵文诗篇。 开天门:指打开通往天堂的门,比喻佛法无边。 辟地户:开辟大地的门户,比喻佛法普照众生。 震法雷:指震动佛法的雷霆,比喻佛法的力量如同雷霆一般震撼人心。 击法鼓:指敲击佛法的鼓声
注释: 1. 扎住智者颊舌:扎住指的是抓住,颊舌指人的嘴巴。智者指佛教中的智慧者,颊舌比喻嘴巴。这句话的意思是抓住智慧者的嘴巴,不让他们说出话来。 2. 剖出达磨骨髓:剖出指的是挖出来,达磨是禅宗六祖之一,骨髓是指他的思想精髓。这句话的意思是挖出他的思想和智慧的精髓。 3. 长剑倚天:长剑指的是锋利的长剑,倚天表示高挂在天空之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剑高悬在天空之上。 4. 寒光焰焰
【注释】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四十三 身不离座,座不离身。:身,指僧人的躯体;座,指僧房。意为:身与座相依。 须弥灯王,又是何人:须弥是佛经中称大海为须弥山。灯,指燃灯。王,王者。意为:又是谁,能像须弥灯一般照亮大地? 老来抬脚重千斤:形容年迈体弱,行动艰难。 【赏析】 这是一首以颂古德、叹人生为主旨的作品。前两句写古德之身体力行,后两句写自己年老体衰的无奈。全诗语言平实自然,却饱含深意
【注释】 偈颂一百零九首 其三十二:佛教禅宗经典,是印度梵文《楞伽经》的中文译本。偈颂即佛门颂诗,以韵文的形式来表达佛教哲理和修持方法。此诗为第三十二首偈颂的第三句,描绘了一幅禅林寺院的景象。 如来禅与祖师心,不在灵山及少林。:如来,指佛陀,也泛指一切真理或道理。禅宗认为,一切佛法皆在心中。此处“如来禅”指的是佛教的真谛,而禅宗则追求内心的悟性。“祖师心”表示祖师的心得
【注释】 偈颂:佛经中的唱词,用以诵读。一百零九首:指《碧岩集》。碧岩:即碧岩禅师。南宋著名禅宗大师,人称碧岩祖师。此诗为作者在碧岩禅师处所吟诵的偈语。偈(jié):佛教用语,梵文音译,意译佛语或佛经、佛理。 淘澄:用水洗去杂质。这里指修行人的禅定功夫。 熬炼:长期修习。 气息全无:形容修行到极点。 脱体精明自现:形容修行到了超脱的境界。 粗细短长:指一切有情众生。 银绣线:喻指佛性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偈子,全诗的意思是:燃纸钱的火光闪烁不定,漏壶中滴水的灯光忽明忽暗,人世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时光。 当头点出许谁看,指烧纸钱的人在向谁祈求冥福。三世如来同个眼是指佛祖也看着人间的这一切,为人间的众生祈福。 【赏析】这是一首偈颂诗,通过描述焚纸钱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生死和轮回的深刻感悟和哲理思考。诗人以燃烧着的纸钱为喻,描绘出人世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他通过观察蜡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