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可湘
咬定牙关,全提杀活。 刳文殊胫,拔维摩舌。 更有一机,不说不说。 注释:咬牙坚持,全心投入。 剖开文殊大腿(比喻)的腿骨,拔出维摩诘(即维摩诘居士)的舌头(比喻)。 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就是“不说”而说。 赏析:这首诗用文言文表达现代汉语,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坚定信念和毅力。其中,“咬定牙关”表示坚定的信念
【注释】: 黄面老汉,至死脱空。 分明病背,特故摩胸。 昔日无人知此意,年年花鸟诉春风。 译文: 黄色的面孔的老人,到死都是空空如也。 分明是生病的背,故意去摩胸。 当初无人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每年春天花鸟都来诉说着春风的温柔。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黄面老人至死都是空空如也的形象,通过他的“病背”与“特故摩胸”的动作,表现了他内心的空虚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背景和手法技巧进行具体分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既考查考生对诗句的理解,也考查考生对关键词语的赏析。 【答案】 译文:佛家认为,世界万物皆由因缘而生,因此一切众生都应同归于空,无有我相。但众生由于贪着五欲,执迷六尘,故不能悟入法界,而成为众生之众。佛家提倡“一花一世界”
【注释】 道道:指“大道”或“正道”。 道道者,非常道也。 踏不嗔:不要责怪。 闹浩浩:《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文选》作“浩荡”,《庄子·秋水》:“夫天地之尚不能久,而况人乎?”李善注引司马彪曰:“浩荡,大也。” 莫管自家知不知:不要管自己是否知道。 但看大熟:只管看庄稼成熟的情况。 熟,成熟。 秋成早:指收获的季节来得早。 今日无端入荒草:今天无缘无故地进入荒草丛中。荒草
【注释】 祖翁:对人尊称祖父。活业:指农业、手工业等生产事业。无减无增:不增加,不多减少。挨究:追究,调查。亦自分明:也自分明,表示清楚明白。古田蓄水重重绿,野烧迎春渐渐青:形容春天景色的美好。 【赏析】 《偈颂一百零九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诗歌总题。此诗为其中之一。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祖辈的农事活动,并借以比喻人生。 “祖翁活业,无减无增”,祖翁的农田,年年播种收获,不增也不减
这首诗的译文是:"无论在什么地方增加,什么地方减去,家常用度,文不加点。” 注释: - 其十五:这是诗歌的第15首。 - 多处添,少处减:指在任何需要的地方都可以添加和减少。 - 家常用度:指家中常用的物品或工具。 - 文不加点:形容文字简洁明了,无需修饰。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他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规则可循的,无论是家庭用品还是文字表达,都需要恰到好处
注释:岸上的柳树绿油油的,山间的花儿渐渐红了。 摩胸一段义理,舒卷之间都在春风中舒展开来。 明确地指点给诸位,千万不要在梦中模糊不清。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主要讲述的是在春天里欣赏自然之美的感受,以及通过自然之美来领悟人生哲理的过程。首句“岸柳骎骎绿”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岸边柳树翠绿的画面,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二句“岩花渐渐红”则是描述山间花朵盛开的情景,色彩艳丽
【注释】: 偈颂一百零九首其二十四 言中彼此带幽玄,尽向言中辨正偏。 孤负一条官驿路,茫茫沉在月明前。 译为: 诗中的意象和含义充满了神秘色彩,都在诗的言语中得到了体现。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事物的深深热爱和执着追求。他渴望能够深入了解并理解这种事物的本质和内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追求并没有得到实现。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思考。
释义: 中秋这个令节,登上堂屋指向月亮。 眨了眨眼睛,楚天空阔无边。 注释: 1.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一年中秋季的中间时节,因月圆如盘而得名。 2. 令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秋节、八月节等。 3. 升堂:登上高堂,比喻进入高层或重要的场合。 4. 指月:指点月亮。 5. 眨:眨眼,形容极短暂的时间。 6. 眼力:眼光和能力。 7. 楚天:指楚国的天空,泛指辽阔的天空
【解析】 此为五言律诗,是《偈颂一百零九首》之一。这首诗的注释有:一年十二月,过了无多日,乃事竟如何,茫然黑似漆。休休休,空悠悠,前许多时何处去,大寒然后索衣裘。第一句是说,一年的十二月,已经过了一些日子了。“乃”是于是的意思,“事竟如何”是事情的结果怎样,“茫然黑似漆”是形容时间之久和天色之暗,好像黑夜一样。第二句是说,这件事最后的结果究竟怎样呢?第三句是说,这件事最后的结果究竟怎么样呢